回覆列表
  • 1 # 雲南王國棟

    不是不想營救,而是無法營救。譚嗣同所犯的罪行是政變,要不是清末刑法做了一些變更, 放在以前是要株連九族的。譚嗣同的父親是一名保守派官員,算得上是和慈禧太后同一陣營的人物,因此只是被革職。

  • 2 # 頭盔哥講歷史

    並不是他不救譚嗣同,而是譚嗣同採取了一定的策略,我們把譚嗣同給歷史上的一個方孝孺做一個比較,明成祖獲得皇位名不正言不順,當他要求方孝孺寫詔書昭告天下的時候,方孝孺拒絕了,明成祖就威脅他說你不寫的話,就誅你九族,甚至十族,方孝孺出於讀書人的節氣,儒家的氣節還是給拒絕了,結果被誅九族,這樣雖然方孝乳的氣節名流千古,做了一個名人,但是連累了無辜,讓身邊的親人都死掉了,你說可不可惜啊?譚嗣同在大刀王五的保護之下,本來是有機會逃走的,但是鑑於有的人已經能夠逃走,能夠圖謀將來,但是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能夠喚醒民眾的人又少之又少,所以做出了一個決定,去留肝膽兩崑崙,就以身試法喚醒更多的民眾,已推動社會的進步,為了不禍及無辜,譚嗣同專門偽造了跟家人不和的現象,使得家人能夠倖免於難,這種做法這種心情很多人不理解,也看不到,但是跟明朝的方孝孺相比是何其的偉大啊,應該說譚嗣同還是比較偉大的,比較講究策略的,心思比較細密的,他這樣做,換到了一個最好的結果,難道不應該給他點贊嗎?

  • 3 # 老齊

    一是早己斷了父子關係。

    二是父知子犯的是自己官僚體系中的彌天大罪,自己一出面就會禍及整個家族,所以所性忍痛棄子而不為。

  • 4 # 紫禁公子

    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被殺,作為湖廣總督的父親譚繼洵為什麼沒有營救他?

    戊戌變法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一大變法,雖然它的結局是失敗的,但是它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為這場變法所獻身的人6個人,被人們稱之為是戊戌六君子。在這6人之中,有一個人很特殊,他就是譚嗣同。他是都是當代擁有著進步思想的青年,但他並非是出身貧寒人家,而是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親可是湖北巡撫,同時兼署湖廣總督,這個官也是挺大的了,是一個大官。當年譚嗣同被抓,他身為大官的父親卻並沒有出來保他。想必有人很疑惑,這是什麼原因?聽我給你們分析3點,你們就懂了。

    第1點,譚嗣同自願獻身。都知道,當年譚嗣同本來有逃跑的機會,也就是說他本都不用死。但譚嗣同自己卻認為,變法就一定得要有犧牲,這樣才能夠讓百姓們清醒過來。故而他自願被抓,自願被處死。後來事實也的確證明,譚嗣同的犧牲是有用的,他的犧牲促進了無數人思想的解放,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2點,譚繼洵保不下兒子。按照常理來說,湖廣總督應該是一個官職很大的人,手中權力應該很大,比起封疆大使來可能也差不多了。就這樣一個人,慈禧怎麼著也得賣他幾分面子,他若開口,怎麼可能保不下兒子呢?事實還真是如此,譚繼洵這個人,只有著一個名號,手中卻並沒有實際權力。在當時來說,手中沒有掌握權力,官位再高也沒有用。因此,既使譚繼洵有心想要救下兒子,卻也沒有那個本事。再者來說,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他不被兒子連累,都已經是慈禧的格外開恩了。

    第3點,思想守舊。從他在官場上的立場就能看出,他是屬於保守派的人。從他29歲考進進士,最後幸運的當官,進入了官場這個大環境。一直以來,他都表現的很平凡無奇,沒有任何的突出亮點,只能說他一直保持著自己不出大錯就行了。如此一來,他升官也就很慢,最後能夠坐上湖北巡撫的位置,憑藉的也是他的管歷罷了,他是要接近古稀的時候,才坐上了這個高位的。因為他的思想守舊,導致他很平庸,又比較膽小謹慎,力求做事不要有錯。當他兒子被抓之時,他怕連累自己,怕人老了以後,晚節都保不了,更怕的是被譚嗣同連累,到時候落個株連九族的下場。因此,在兒子被抓之後,他一直沉默不開口,不去求情,不去求人,就謹小慎微的聽從朝廷命令。

    其實一直以來,譚嗣同對於父親的做法就並不認同,譚嗣同是一位進步青年,他認為父親太過於迂腐老舊,只知道守舊。因為雙方的思想不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一直不太和睦,故而雙方的感情也不深。譚繼洵對兒子的感情並不是很濃,性子又比較保守,怕連累自己,所以綜上來說,他自然不會想要救譚嗣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話不利索是一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