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慄樹傳播

    麻雀是一種常見的鳥,體型小巧,結群活動,其繁殖和生存能力都較強。很多人都有過救助幼鳥的經歷,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筆者也曾在小區拾到一隻麻雀幼鳥,起初將其放到就近的灌木枝上,希望成鳥將它領走,但過了許久都沒有“認領”,出於保護意識,決定暫養待其長大放生。下面重點說明餵養野生麻雀幼鳥的注意事項的方法。(人們常說野生麻雀“氣性”大,一旦被捉住是很難養活的,這在野生成鳥身上表現極為突出,不過對於幼鳥,特別是還具有“黃嘴岔子”特徵的或喙部尚未完全變成深褐的,一般情況下,是完全有機會人工餵養大的。)

    工具/原料

    暫養裝置:鳥籠或小型容器,鳥窩,水器和食器,鳥槓等。輔助餵養工具:針管、鑷子、紙或布、碘酒、棉籤等。飲食:昆蟲(活的最好)、穀物為主,蛋黃、草籽、雜糧面及米麵饅頭殘渣等為輔;乾淨的水。方法/步驟1:

    當發現疑似需要救助的麻雀幼鳥時,首先要觀察環境判斷幼鳥是否如你所想需要人類介入,有時可能是成鳥在教幼鳥“本事”,也可能是因為成鳥在驅趕足夠大的幼鳥離開窩學著自己生存,這些情況下,最好不要介入鳥類的自主活動。如果發現幼鳥羽翼初生,沒有自由的飛行能力或成鳥無法成功帶離幼鳥,甚至幼鳥有一定程度的外傷,那麼則可以考慮進一步人工救助。救助的基本條件是為它提供適宜的棲息環境和飲食,所以救助者應切實考慮自身能力,一旦實施救助,就不要半途而廢。

    方法/步驟2:

    適宜的棲息環境:應儘可能模擬自然環境,至少需要一個小鳥籠和簡易鳥窩,防止亂飛和二次傷。保證適宜的生存溫度,最好能見Sunny和綠植,用以儘可能消除幼鳥的緊迫感和陌生感。有外傷的幼鳥應用碘酒清潔消毒傷口。由於筆者在陽臺養文鳥,基本環境條件是具備的,接下來主要考慮如何讓幼鳥適應人工餵養環境和正常進食。

    方法/步驟3:

    教幼鳥吃食是關鍵一步,每日多餐制,就像親鳥外出不斷採食餵養一樣,至少也要每日三次,注意晚上天黑以後不要再餵食即可。雀鳥每次吃很少的東西,但總是在找食吃,這是因為它們體型小,吃多了不便於飛行,但由於消化快,必須不斷攝食以維持體溫和能量。餵食常用的工具是鑷子。用鑷子夾著食物多次輕碰幼鳥喙部,如不張嘴,則需人工輔助開口。夏季應以昆蟲為主要食物,利於生長並且開口極好。筆者常備黃粉蟲喂鳥,此蟲營養價值很高,掐頭後分成兩節,用鑷子夾住置於鳥舌上部,並輕推入喉部,幼鳥會有自主的吞嚥動作,如此反覆能養成習慣,一般一次餵食1條小蟲為宜,一日3次左右。如果幼鳥有張嘴吃食的傾向,那麼餵養難度則大大降低,只要注意觀察它的飢餓度即可,幼鳥飢餓一般有鳴叫和張嘴待哺的行為。

    方法/步驟4:

    除了餵食昆蟲,穀物是另一種食物選擇,以小米最好。但由於顆粒細小,飼餵難度較大。一般會選擇粉制雜糧和蛋黃,加水搓製成小型粉團,但比較費時費事,且做多了容易變質。此外,筆者推薦用成品顆粒魚食,價格便宜,營養成分豐富。用清水浸泡顆粒魚食4-5粒,軟而不散為宜,鑷取餵食。

    關於喂水:幼鳥不會自己喝水,所以必須要喂水,即使喂的是溼料,也要用針管之類的工具給它喂上幾滴水,這個量宜少不宜多,可以分開多次喂,以防腹瀉而亡。

    注意事項餵養幼鳥應特別注意衛生安全,以防帶菌傳染,得不償失。麻雀屬保護動物,飼餵應守法。出於人道保護而救助餵養麻雀幼鳥應做到善始善終,量力而為,為鳥兒創造良好生存環境,並建議放生處理。飼餵過程應謹慎細緻,注意觀察和研究,幼鳥成長迅速,一般1個月左右即可自主覓食和活動。食物應搭配得當,不可餵食過激食物,如油膩、辛辣等。儘可能減少人工開口次數,最好耐心地用食物誘導鳥兒開口,一般1至2天鳥兒就會主動吃食。特別拒食者除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三國殺標準版的貂蟬、黃月英、孫尚香、大喬和小喬中,你覺得誰的生存能力最強?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