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秀龍的傳人

    春節也是祭祝新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己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丼神等,路神明在春節期間都各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褚神過去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得到更多的福佑。

  • 2 # 悠然布衣

    百節年為首,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重大的節日。年節的由來,歷史悠久,最早是來源於上古時期的歲首祈年祭祀。正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年節蘊含了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人們認為四季的變換,天地的運轉,都是祖先和天地的恩賜,由他們所掌控,於是人們透過推算,算出了立春作為歲首。這是一年一個新的輪迴的開始,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表達對天地和祖先的崇敬。

    古籍記載

    根據古籍記載呢,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這個傳說在明代《三命通會》,不知道什麼年代但是成書於清朝的《盤古王表》等文獻均有記載。天皇氏是開天闢地後第一代天下君主,上古神話中的人物,盤古開天闢地後建立盤古國,是三皇五帝之前的傳說人物,相傳他發明了數字,繼而又發明了天干地支。古代過年有拜太歲的習慣,太歲就是天皇氏時代創制的紀元星名,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凶禍福。

    發展演變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不同的時期,歷朝歷代元旦的具體日子也在改變。天皇氏時期以立春為元旦,夏朝使用夏曆以孟春一月一日為元;商朝使用殷歷,元旦定在十二月一日;周朝使用周曆,以十一月一日為歲首;秦朝使用秦歷,定到了十月一日(越來越早了……);漢朝使用太初曆,把日子改回了一月一日;後來的朝代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太初曆(夏曆)。

    到了中華民國時期,與國際接軌,把陽曆的一月一日改為歲首,但是在民間推行的時候,百姓們都不接受,你改你的,我過我的年。最後形成了陽曆歲首為元旦,陰曆初一為春節這種雙節並存的習慣。

    神話傳說

    相對於漫長的歷史,估計你們更喜歡聽故事。關於過年呢,是由神話故事的,而且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不知道你們更喜歡哪個呢?

    第一種:“年”是一位仙童

    相傳古代有一種猛獸,叫做夕,每年的年關都出來傷人,連灶王爺也奈何不了他。灶王爺沒辦法,只能上天去請來了一位叫做“年”的仙童。這位叫做“年”的仙童,法力高強,用紅色的綢布和噼裡啪啦的爆竹消滅了“夕”,而這一天剛好是大年三十,於是百姓們把這天叫做“除夕”,為了紀念“年”,把正月初一叫做過年,把紅綢布(對聯)和爆竹(鞭炮)拿手裡紀念“年”。

    第二種:“年”是一頭惡獸

    這個傳說和第一種恰恰相反,“年”是一頭可怕的惡獸,比大象還大,比老虎還兇猛,吞噬猛獸和人命。每年的除夕他都會出來吃人,所以人們每到這天晚上要麼躲到山林裡,要麼把自己鎖在房子裡吃“年夜飯”(最後一頓飯),不知道自己的吉凶禍福,同時還要向祖先祈禱。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各個傳說中不一樣,要麼是因為白鬍子老頭的指點,要麼是因為結婚的人偶然發現。知道了年害怕三種東西:紅色、火光和炸響。於是每年的除夕夜大家都會貼對聯,放煙花和鞭炮。同時大家也會說:又熬過了一個年,慢慢的就演變成了過年了。

  • 3 # 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強

    過年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他從最早的神話傳說經過幾千年的演澤,不斷新增豐富而來。

    從老一輩人的口口相傳中得知:最初的年是一頭吃人的猛獸。這頭吃人的猛獸會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來吃人而人們為了趕走它,而放煙花,鞭炮。趕走了猛獸為之過年。意思是吃人的猛獸過去了。大家太平了可以平平安安的過日子了。而後從唐太宗將二位大將的畫像貼在自已的門上為自己守門:驅鬼。而傳到民間。逐漸從一個驅鬼的門神桃符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春聯。隨著歷朝歷代的演變又逐漸添加了祭祖,敬天地,敬鬼神。修家譜,供家堂閤家團圓。以我看來這一古老的傳統就是從一個神話傳說和儒家和佛教道教的結合而成的一個內容廣泛的中華文化的精神的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看事情片面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