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尺素
-
2 # 越折騰越成長
朋友,你的感覺我很感同深受。
大概在我35歲的時候,我的自我認知也很低。
我覺得我就是一個loser,做什麼事情到最後總是不會成功的。
所以,不敢多做,因為多做多錯。
於是,漸漸地,我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有目標,就會有行動這個狀態持續了2年,直到去年我在同事的慫恿下去報職稱,才有所好轉。
有了職稱申報這個明確目標,我努力的方向頓時清晰起來。
趁著寫工作經歷,我把自己的優劣勢都客觀地梳理了一下。
梳理完後,我思維瞬間清爽。我的工作是有主線的,也是有階段性成果的,並不像別人口中那麼差。所以我慢慢地也就有信心了。
後來,我透過努力,終於評上了高階職稱,這時我更有底氣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良情緒是很正常的,哭過發洩過就翻篇了。
去試錯,找到自己的興奮點
工作時間長了,產生倦怠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可能是工作方式你已經駕輕就熟,沒有了新鮮感;也有可能是這個工作對你而言,根本就沒有價值感。
對於前者,我們還是要主動去尋找工作的樂趣,比方說,你可以用進一步提高效率的目標來激勵自己採取更好的工作方法,就像升級打怪一樣。
對於後者,我們可能需要找找你自己真正對於理想工作的需求是怎麼樣的。有些時候,小步試錯,快速迭代,便於找到自己的職業興奮點。
總之,應對自我認知低需要你透過成功經驗增強自信,而應對職業倦怠則需要你不斷進行自我追問和試錯,真正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所在。
看看老家父母兄弟日子過得好不好,再看看同鄉裡混得好的人的日子,有動力了嗎?
看看自己租的房子大不大好不好,再看看朋友同事同學的洋房豪車,有動力了嗎?
想想自己存款多少,不動產多少,老婆/老公/孩子有了嗎,養老金有了嗎,子女教育金有了嗎,有動力了嗎?
如果不是富二代/官二代衣食無憂,而是沒錢沒勢沒地位,就別好逸惡勞,好吃懶做,不思進取。不要說不會,不想做,生活如果真把你逼急了,你自然什麼都會做什麼都願意去學的。不要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今天的奮鬥是為了明天的幸福。
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那麼總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吧,一項項篩選下來,不斷試錯,總能找到擅長之處並且靠這個吃飯。沒有興趣幹活,總有興趣賺錢吧!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