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斌兔斯基
-
2 # 江東汪郎
什麼是昏君?《東周列國志》第一回有這麼一句話“無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戮無辜”,很完美的闡述了昏君的概念!
所以帝王必須要有德,治國要存有善心,這才是明君的表現。
以此為論據,兩晉不全是昏君。比如晉武帝司馬炎,晉元帝司馬睿,晉明帝司馬紹等,而且兩晉也留下了“太康之治”的歷史痕跡。至於為什麼有人黑明朝都是昏君,在我看來其實有兩點原因!
首先,《明史》的汙衊在前,明清兩朝皇帝的對比在後,帶給人的一種錯覺。
明朝被黑全部都是昏君,一方面是前期朱元璋、朱棣的治吏手段果辣;另一方面是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太過放縱家奴亂政;還有一方面是某些皇帝長期躲在後宮不處理朝政。
尤其是後兩條,對集權勤政的清朝皇帝來說,簡直不可想象。
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的基礎上建立的,同時也是中國文官制度發展的第二高峰。文官集團是能抗衡皇權的。正因為如此,老朱兩父子吸取元朝教訓,整頓吏治的手段硬了點;憲宗、武宗等才培植第三方宦官勢力抗衡文官體系;神宗有了文官集團治國,即使不上朝國家照樣運轉。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他不是昏君。朱厚照的廟號是武宗,諡號是毅皇帝,全稱“大明武宗毅皇帝”,這個諡號滿清也沒有否認。
“武”和“毅”在古代都是褒義(有不懂廟號和諡號,一心要黑小照同學的人,請先去了解下古代的禮儀倫理),綜合所述,朱厚照不是昏君。然後,某些文人如高、嚴之流所帶來的名人效應!
高、嚴之流是名人,在社會上名氣很大,他們是帶有流量和節奏的。一旦這些人胡亂說話,會誤導大眾。
尤其是高,本身不是史學家,對歷史沒有研究。但為了顯示自己有才華,無視明朝取得的成就,一張嘴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對明朝極端汙衊。
久而久之,他那套明朝“無明君,無名相,無名士,無名將”的理論,也就成了社會基調。
別的都不說,他似乎不知道一位叫王陽明的先賢。最後,黑明朝的都是正常人。因為人的思想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歷史的理解也不同。
一個王朝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所以黑明朝也就最正常不過了。
-
3 # 攀登的岩羊
說明朝都是昏君的簡直是腦殘,哪個朝代大臣敢在朝堂上跟皇帝死頂,小官敢上書大罵皇帝,如海瑞,而沒被殺頭流放,明朝皇帝大多都能聽取臣下意見,明朝皇帝有出遊的嗎,反而是滿清皇帝獨裁,大臣是擺設,皇帝說巡遊就走,想幹啥就幹啥,沒人敢反對,反而汙滅明朝,可恥。
-
4 # 青磚綠瓦
1、說明朝都是昏君的,一部分是受影視劇小說,再一個是受到清朝言論的影響,清朝修的明史對明朝皇帝大部分進行了醜化,很多與事實不符。
2、西晉東晉時期,也不全是昏君。
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還是較有能力的,逼迫魏帝禪讓,建立晉國,結束三國鼎立,天下一統,為了安定人心,恢復國力,採取無為而治,寬鬆開放,節儉樸實的治國方略,並頒佈了《泰史律》,是中國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
東晉第二位皇帝晉明帝司馬紹,在位期間,平定王敦之亂,穩定東晉局勢,而且司馬紹聰慧善斷,明於事理,可惜僅在位四年就病逝了。
3、黑明朝的人具體都是什麼人,這就無從知曉了,畢竟明朝話題挺多
-
5 # 聶作平
題主的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搞笑。歷史上的昏君怎麼可能都是兩晉的呢?從秦朝到清朝,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上,一共有皇帝600多位,可以說昏君不勝列舉,幾乎每個朝代都有。不信,我們試著隨便舉幾例說明各個朝代都有昏君。
比如秦朝的秦二世,漢朝的漢桓帝,漢靈帝,晉朝的晉惠帝,南北朝的陳後主,隋朝的隋煬帝,唐朝的唐僖宗,宋朝的宋徽宗、宋理宗,元朝的元順帝,等等。公正地說,歷代之中,清朝算是基本沒有特別突出的昏君的。
至於題主所說的明朝,它兩百多年間的十幾個皇帝,當然不可能全都是昏君,如開國君主朱元璋,以及永樂朱棣等,都與昏沾不上邊。
但明朝的皇帝中,昏君也不在少數。比如明武宗,他任用宦官劉瑾為非作歹,自己不僅修建了作為淫樂窩的豹房,還長期住在山西而不肯回北京。比如嘉靖,熱衷道教,任用奸臣,海瑞曾批評他說,天下人早就看不起陛下你了。比如萬曆,多年不上朝。比如天啟,對木匠活的熱愛超過了對治理國家的興趣,把江山交給大宦官魏忠賢打理,其時政治的黑暗程度簡直聳人聽聞。
所以說,說明朝皇帝全是昏君肯定不是事實,但如果說明朝多昏君也絕不是黑明朝。事實上,明朝的許多時代自身已經夠“黑”的了,根本用不著誰去特意黑他。
另外,本人既非明粉,也非清粉,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回覆列表
我覺得題主用這樣的文字來提問題,最後還畫蛇添足的加上一句:黑明朝的都是什麼人?才是真的粉到深處自然黑。簡直稱得上是黑的漂亮。
但凡華人研究歷史,總離不開三個窠臼:
第一是言談歷史,必然是才子佳人、帝王將相。
第二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三就是這個非要在一堆比爛的封建王朝中矮子裡面拔將軍,非要分一個高下。
讀歷史,看歷史,要有正確的歷史觀。哪怕是隻是對歷史感興趣,也萬萬不可陷入上面三個窠臼之中。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下,為何不能陷進去。
第一點,所謂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不過是封建統治時代的統治階層而已。我記得曾有這麼一段所謂雅事,說的是東晉時期的謝道韞詠雪,旁的族人形容雪景是:“撒鹽空中差可擬”,而謝道韞卻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雅不雅?當然雅,但是你要知道雅的只是這些“有閒”階層,廣大的勞苦大眾只能用“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這樣的矛盾詩句來形容既想天冷好賣碳,而身上卻只有單衣的矛盾心情。或者用“地不知寒人要暖”來形容飢寒交迫的生活。
第二點,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謂寧有種乎,不是說打倒王侯將相的意思。陳勝吳廣可沒有這麼高的思想覺悟。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是,你們能輩輩相傳富貴榮華,憑啥我不可以?既然你能天天做人上人,讓別人伺候,那我為啥不行?說白了,還是那種人上人的思想。如果帶著這種思想讀歷史,會越讀越中了封建思想的餘毒,總想著有一天人上人瞭如何如何。現實生活中可就做不到平等待人啦!
第三點為自己粉的王朝辯護是我最不能理解的,我就想問了你們這樣粉哪一個王朝,就能與有榮焉,難道你們沒讀過魯迅的《阿Q正傳》?“你也配姓趙?”。不說別的,現在把你們送回粉的那個王朝時期,沒有wifi,你能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