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鶴166082174

    不知定立院是什麼機構,應該是:立心丶立命、為國為民做事情的地方。

    根據最後片"殷勤為解丁香結,放出枝間自在春"來看應該是詩人有了施展抱負與才華的空間了。

  • 2 # 亦有所思

    定力院,是北宋東京開封城內的一所行政辦公院落,位置在皇宮門前州橋的東面的市區,大體上在汴河大街以東,保康門附近,精準的位置在汴梁東城角,裡面有五代時期朱溫的畫像。

    之所以做如此判斷,是因為宋朝有一個叫孟元老的人,寫了一本書,書名《東京夢華錄》,書中主要記載了東京開封城內的城市風俗,而定力院就在這本書中存有記裁。

    王安石這首詩如下

    江上悠悠不見人,十年塵垢夢中身。

    殷懃為解丁香結,放出枝間自在春。

    王安石的詩雖然不如黃庭堅的詩一樣佈滿陷阱,但是肯定是巧妙用了典故,並且讓人在不知道典故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正確地解讀他的詩。所以解詩,小可最怕黃庭堅,然後就是王安石。

    小可才薄如紙,絕對沒有資格正確解讀此詩,只能錯解,不過。

    錯解也是一種解。

    小可試解一下,若有錯,各位筆下留情,海涵為盼。

    江上悠悠不見人,

    江,個人認為應當是蔡河,因為據記載,蔡河是流經開封城東。

    江上,借用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之詩意,一是說此時正是黃昏時分,二是見此江想及彼江,引出一個“愁”字。

    悠悠,在此處指連綿不盡,也是借用《黃鶴樓》“白雲千載空悠悠”之句,用以襯托望遠幽思之情。

    不見人,小可認為此處的不見人,指的是陳之昂《登幽州臺歌》中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取其孤獨之意,畢竟王安石倡導變法,而古今變法者沒有一個好下場,王安石豈能不知?

    十年塵垢夢中身。

    塵垢,原意塵埃汙垢,後來引伸為塵世繁雜之意。因為這詩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用典高手王安石,小可自然難免要疑神疑鬼。在下認為這個“塵垢”有自棄悲傷之意,塵垢是典故,源於《莊子•大宗師》“芒然仿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在莊子的其它著作中,塵垢一詞也多見。莊忌在《哀時命》中也談到了“塵垢”,表示努力奮鬥,洗掉人間汙垢,恢復清明之意。

    按理來說,應當是後面一種解,表示無怨無悔。但從全詩來看,還是第一種更符合當時心境。

    夢中身,就是接應《莊子》中的解釋,原文是“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夢中變成鳥就會振翅高興,夢中變成魚就是會遨遊江海,言外之意,夢中變成人就要奮鬥不息。

    殷懃為解丁香結,

    殷懃,即殷勤,努力,奮鬥,討好,此處指懇切之意。

    為解,解開。

    丁香結,丁香花萼兩兩相對,宛如心形,後人多用來形容無解之愁。或者愁難結之意。

    這一句是化用前人詩句,正是王安石的拿手好戲。源自唐朝詩人陸龜蒙《丁香》“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如果你看陸龜蒙這首《丁香》的全詩,便會驚掉出下巴來,因為這首詩的全詩是“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原來此詩是化詩之作,這個化詩正是王安石的拿手菜。重要的是,他化出了新的意境,而且比原詩更好!

    放出枝間自在春。

    自在,無拘無束,舒暢自得。這一句懷疑是借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描寫春天的“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之句,而且從王安石之後,這個“自在春”被人用得次數越來越多。

    這一首詩借用了化詩之法,王安石喜歡化別人詩句,比如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是化用蘇子卿“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

    關於“塵垢”只莊子典而不用莊忌典,主要是因為“夢中身”三字絲毫看不出來積極上向之意,而自比屈原(《哀時命》是寫屈原的詩)等同於罵皇上是昏君,所以細細想來,比較不妥。

    還是莊子的典故更符合一些,畢竟王安石變法始終沒有成功,阻力之大,世人皆知,且不論功過,單單以十年來的心情而論,豈能歡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感覺胃像抽筋似的,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