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衿書法
-
2 # 聽雨齋
《蘭亭序》是不是王羲之寫的,誰也不知道,誰也說不清楚,自古就有爭論。
因為誰也沒有見過王羲之的真跡,右軍真跡在唐朝已經難覓了。傳說《蘭亭序》是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的珍藏,後來傳給弟子辯才法師。
唐太宗因為酷愛王羲之的書法,是王羲之的鐵粉,所以以頃國之力遍尋天下王字。
太宗聽說《蘭亭序》在辯才手裡,降旨招辯才進京,想把《蘭亭序》據為己有,但辯才荒稱不知其所在,堅守不肯。後來由監察御史蕭翼從辯才手裡騙走,獻給太宗。
太宗逝世後又將《蘭亭序》殉葬昭陵。慶幸的是唐太宗生前曾命很多高人勾描、臨慕過《蘭亭序》,今天我們所見的就是當時太宗命人復臨的馮承素本《蘭亭序》,褚遂良本《蘭亭序》。
也有傳說辯才收藏的《蘭亭序》,本就不是王羲之的真跡,而是智永寫的。
不管怎麼說,智永是右軍的七世孫,他傳承了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在書法史上有他的地位和貢獻。
我們從智永的書法中可以看出與《蘭亭序》的風格一脈相承,由此可以一窺王羲之書法的大至風格。
不管《蘭亭序》是不是王羲之寫的,但它的書法藝術確實是中國書法的最高峰。
儘管是後人的慕本,我們無法看到王羲之的真跡,但有理由相信王羲之書法是後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蘭亭序》,如假包換的是王羲之所作所書。
《蘭亭序》在寫成時叫《禊序》。唐代時又叫《曲江序》、《蘭亭記》、《禊帖》。不去管叫什麼,都是同一件作品。在唐代以前,一直蔵在王羲之老宅衝。一直傳到七世孫智永手上。
智永與其兄惠欣出家為僧。他們出家的寺院‘永欣寺’,就是他們世世代代居住的王羲之老宅。‘永欣寺’是梁武帝從智永和惠欣的名字中各取一字。
要說《蘭亭序》的出現,不得不提到李世民。李世民做皇帝后,對文化教育十分重視。興建了弘文館,任命虞世南為館長。負責收集編撰文史並教授皇親大臣子弟的教育。李世民十分喜歡和虞世南談論書法。虞世南書法得自智永真傳,由於智永書法得自於家傳,透過虞世南的感染,李世民深深的愛上了王羲之書法。下詣全國徵集王羲之墨跡。
本來李世民並不知道世上有《蘭亭序》這件東西。智永死後,把《蘭亭序》交給了他的弟子辨才。辨才把《蘭亭序》藏在永欣寺的牆壁中。李世民為了得到王羲之書法真跡,派出許多人到處尋訪,永欣寺為王羲之故居,自然是重點導訪對像。派遣到永欣寺的這個人,叫做蕭翼。蕭翼打扮成書生的模樣,到了永欣寺,與辨才談詩論文,並不急於打探王羲之書作。與辯才相處了二三月後,和辨才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一天,蕭翼又到了永欣寺,拿著事先準備好的幾幅王羲之墨跡,在辨才面前誇耀得天花亂墜,說的好像天下他蕭翼手中這幾件作品,再無比這些更好的。辨才看了以後,也不住的誇讚一番,但看著自己的好友‘如此的沒見過世面’,便對蕭翼說‘你的這些東西雖然是很好,但還是不及我所珍藏的一件’。於是,把從未示人的《蘭亭序》拿出來,把個蕭翼驚得目瞪口呆!蕭翼按奈住激動的心情,依然如故還是每天都到寺中。不過,每次來都要把《蘭亭序》讓辨才拿出來臨寫。這一來二去的,辨才早已放鬆了警惕。一天,蕭翼在辦才出去辦事時,把《蘭亭序》捲起來,來到會稽衙門,把李世民的徵集詔書拿出來,交待了會稽太守去永欣寺傳聖詣,自己帶著《蘭亭序》回長安去交差。
李世民見到了這一曠世奇作,興奮的和打雞血似的,重賞了蕭翼。原本要治辨才欺君之罪的,念其年邁,免以處罰。辯才從此以後,鬱鬱寡歡,半年以後離開了人世。
大家懷疑《蘭亭序》的真偽,主要焦點在於王羲之所處的年代,沒有如《蘭亭序》一樣的其它作品做佐證。因此而斷定《蘭亭序》為偽作。若這樣論,古代人的作品,他們沒有一件作品面貌完全一樣。按照這個論據,古代人的作品全部都是偽作。難倒是要像今天的書法家們數十年一個樣才是真品?在《晉書》王羲之傳中,收錄有《蘭亭序》全文,李世民親自為王羲之傳作傳記。堂堂的皇帝,把一件偽作來欺騙世人,這個恐怕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