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好!關於“為什麼有說法稱唐隸不如漢隸”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觀點。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唐隸是以楷法書之,帶有楷意。大家知道,隸書是不能帶楷意的。如果隸書帶有篆意,那是完全可以的。

    (上圖為“唐隸”區域性)

    漢隸,在東漢時期已發展到頂峰,至今無人超越。漢隸風格多樣,碑碑都是經典之作。如:《乙瑛碑》;《曹全碑》; 《禮器碑》;《張遷碑》;《史晨碑》;《朝侯小子碑》 ;《肥致碑》;《華山碑》,以及“漢三頌”(《石門頌》,《西狹頌》,《鬱閣頌》)等,都是漢代之後的各代人最喜愛並學習的碑帖。

    (上圖為漢隸《張遷碑》區域性)

    漢之後的歷代人為什麼都深愛隸書?因為隸書自先秦至當代,在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有著極大而重要的地位。隸書規矩有則,法度謹嚴且易掌握,書寫起來比較簡易,並且美觀實用,所以,深受各代學書之人的喜愛。

    (上圖為漢隸《乙瑛碑》區域性)

    學習書法,應該取法乎上。學習隸書,就要從漢隸入手,最好不要學唐隸。為什麼?以上已經說了不少,再重述一遍:因為唐隸以楷法書之,有楷意。漢碑才是原汁原味的漢隸。漢隸,自漢之後至今無人超越!所以說,唐隸不如漢隸。

    (上圖為答主臨的漢《石門頌》選字)

  • 2 # 古靈精怪的熊

    其實從漢到唐到現在,隸書發展的規律就是越來越嚴謹,而不是越來越所謂的天然化,這是發展規律,傻子哪會懂這個?所以劉炳森、範笑歌的那種隸書正符合發展規律,而大部分寫草隸的人都會被歷史淘汰。

  • 3 # 千年蘭亭

    李世民開創的大唐挺有意思,楷書做的很好,隸書卻朝兩個極端發展。

    一方面,歐褚顏等人研寬王羲之、王獻之的基礎上,直接從隸書著手,開創了自己的藝術風貌,尤其是顏真卿,汲取了隸書橫平豎直的特點,創造了顏體。

    所以,這一時期,隸書雖沒直接發展,但為其他書體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另一方面,隸書的混亂恰恰也出現在這一時期:

    1、唐代把楷書稱為隸書,把漢隸則稱為八分書。而對於八分書又解釋眾多,至今眾說紛紜,成為歷史懸案。

    2、對於東漢後期碑石的書寫者妄加臆斷。把《華山碑》《郙閣頌》等歸於蔡邕,把《乙瑛碑》《孔彪碑》歸於鍾繇。這造成了後世考證上的混亂。

    3、唐代造就了隸書館閣體。唐代隸書,以楷書筆法入隸,失去渾厚古樸的韻味,千人一面。

    總體來說,唐代隸書,不論從隸書的理論、考證,還是隸書書體的創作中,都陷入谷底,後世對隸書的混亂認識也從此始。

  • 4 # 三悟軒

    漢隸之與唐隸,猶如唐楷之與今楷。

    廣義的漢隸是個逐步演變的過程。從小篆到成熟的隸書過程出現了古隸、漢隸、八分之別,這個時期出現諸如曹全碑、張遷碑、史晨碑、乙瑛碑等諸多代表碑刻。碑刻受篆書影響較大,很多字型結構中仍具有濃厚的小篆特點。各個碑刻之間也是風格迥異,有張遷碑的稜角分明、曹全碑的秀逸多姿、禮器碑的清秀俊雅……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時代隸書特色。

    到了八分書階段,強調了部分筆畫特點,弱化或同化了其他特點,逐步走向唐隸的刻板統一,與漢隸相比,失去了筆勢各異、古趣熠然的特點。實際上唐太宗李世民、歐陽詢都是擅隸,可現在有誰在學習他們的隸書,尤其是歐陽詢,楷書名氣太盛,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隸書也很擅長。

    從這點上來看,唐隸不如漢隸和現在的某楷不如歐楷是一個道理。今人某楷把歐楷諸多特色拋棄,使其程式化、美術字化,裝飾性掩蓋了歐楷自身的風格特點,所以是遠不能相提並論。

    例附本人書作一幅,敬請拍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鎧甲勇士之炎龍俠炘南他們真名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