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跑步的漏斗
-
2 # 佳期如夢將至
嬰兒吐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這兩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線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 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松馳,關閉不緊,易被食物衝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衝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透過緩慢或難以透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衝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 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如何預防寶寶溢奶 1、餵養要得當,拍嗝有技巧 專家認為,預防溢奶第一步要做到“餵養得當”,如果頻繁給寶寶換奶粉、換環境和養育者的話,對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非常不利,會加重溢奶的情況。 一般來說,寶寶吃完奶以後家長要及時拍嗝,此時應注意寶寶有沒有打嗝,而不是拍拍就算了。 2、側睡少吐奶,保護小耳朵 專家表示:“不建議整天抱著寶寶睡。”寶寶睡著後,往小床上放的時候動作要緩慢一點,另外最好用側睡的方法,這樣可以減少吐奶的機會。一般來說寶寶可以保持這樣的側睡姿勢2—3個小時。如果家長擔心寶寶的頭型和壓迫內臟的問題,可以在1小時後,給寶寶換個睡姿。 此外還應該備一塊小毛巾,疊成三角形,從孩子一側耳邊搭到另一側,這樣就算寶寶溢奶,也不會弄髒枕頭或流到耳朵。保持寶寶耳朵的清潔很重要,因為寶寶耳蝸淺,比成人更容易患中耳炎。 3、每天一次泳,消化功能好 對於運動功能不發達的嬰兒來說,能夠堅持游泳是很有益處。 嬰兒在水中可進行全身運動,水對於寶寶的身體還有溫柔的按摩和撫觸作用;此外,游泳對寶寶的消化能力發展也很有幫助,可減少溢奶情況的發生。所以專家建議如果條件允許,各位媽媽應多給寶寶遊游泳。
回覆列表
適量餵食,切勿過多。採用正確的餵奶姿勢,避免仰臥時給寶寶餵奶。每次餵奶中及餵奶後,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拍寶寶背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少胃的壓力。餵奶時不要太急、太快,如有必要中間可以暫停片刻,以便寶寶的呼吸更順暢。 奶瓶開孔要適中,開孔太小則需要大力吸吮,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進入胃中;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礙呼吸氣管的通路。在餵食完畢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會兒,並輕拍其背部。在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在餵食之後,不要讓寶寶有激動的情緒,也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寶寶。疾病性吐奶應對方案:一些疾病也會引起嬰兒吐奶,如食道和胃腸道的先天畸形、腸梗阻等。新生兒患腦膜炎、敗血症和其他感染也可以出現吐奶,這些疾病引起的吐奶常較劇烈和頻繁,且不是一兩天能恢復的。所以遇到新生兒吐奶時,要仔細觀察每天的吐奶次數,大小便怎樣,有沒有腹脹、發熱或精神不好等症狀。當吐奶又伴有其他症狀,或每天吐奶次數在2~3次以上時,應及時到醫院讓醫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