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西西洲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簡介、習俗、相關詩句)

    一、清明節的簡介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2)。

    二、傳統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三、祭祀掃墓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參加掃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數,往往傾家出動。這樣清明前後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模極盛。

    四、清明節節日諺語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桂)

    ◇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魯)

    ◇ 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黑)

    ◇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黑)

    ◇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 清明宜晴,穀雨宜雨(贛)

    ◇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雲貴高原)

    ◇ 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冀、晉)

    ◇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

    五、關於清明節的古詩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遊,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完線雕後面板會更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