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1946年元旦這天,裕仁天皇公開發表了全國講話——《人間宣言》,在美軍的槍口下,顫顫巍巍的承認自己是人不是“大神”,忠君思想走極端害處多;之前發動戰爭是軍部逼的,勸人們都往前看,別再想不開。從此,天皇從神變成了人,成了個全年無休的“吉祥物”+簽字蓋章工具。

    的確,正如現在網上熱議的那樣,天皇和他一大家子過的很是憋屈,沒姓氏、沒護照、沒有信用卡,沒有投票權;婆媳兩代人被宮內廳欺負,不是失語就是抑鬱;明仁天皇作為發過5篇SCI的科學家,正式工作卻是每天向大家揮揮手的吉祥物;兒媳明明是個前途無量的外交官,活生生的給整成了個宮闈怨婦;大孫女胖了,被嘲笑醜成豬,抑鬱後暴瘦,又被譏諷;小孫子竟然還遭遇到了“校園暴力”.......

    即便這樣,天皇制竟然還在日本頑強的堅持著。畢竟,做天皇,吃住和工作都在皇居,不用擠地鐵,沒有長途通勤的煩惱。年薪大概500多萬人民幣,裡裡外外有上千人為他們一大家子服務。

    雖然這500多萬RMB只能在北京四環內買個小戶型,但這好歹也是日本納稅人的血汗錢,這筆錢到底花的值不值呢?

    事實證明,還是很值的。

    首先,日本天皇是制約右翼勢力和軍國主義復活的主要力量。

    比如,之前有人分析,明仁天皇之所以堅持要“生前退位“,除了年老體衰,幹不動了以外,也是一種拒絕同代表右翼勢力的安倍集團合作的表態,是對修憲的否定和反感。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自從靖國神社合祭甲級戰犯後,日本皇室成員就再也沒有踏入過靖國神社。如果說裕仁天皇不去,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膽小,“不敢去”,但其的後代們的行為,更多的可以看成是一種良知和對軍國主義摒棄的態度。

    明仁一直走在日本反戰的前沿。1992年,明仁天皇與美智子皇后正式訪問中國,成為首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訪問過中國的日本天皇。在北京的國宴上,明仁天皇對華人民表示了深深的道歉,態度誠懇。

    在其他二戰中被日本蹂躪過的地區,像塞班島、帛琉、菲律賓的馬尼拉,還有沖繩(琉球),明仁都替他爸爸那一代人的暴行,一一認真道了歉。

    (下圖,2015年,明仁天皇與美智子皇后在帛琉紀念戰爭死難者)

    這方面,德仁,現在的令和天皇,和他爸爸也是一脈相承,還在做皇太子時,就在公開宣告中提醒日本應“正確”看待二戰歷史。

    此外,除了日常的”迎來送往“外,日本天皇也可以起到一些潤滑劑的作用。比如,在哪方面,日本政府做的過火了,有點下不來臺階,就讓天皇或者某位皇室成員出面,聯絡聯絡,慰問一下,氣氛就不那麼緊張了。

    而且,對於普通日本民眾來說,天皇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一種國民心情和歸屬感,肩負著重要的統戰工作,尤其是一臉慈祥的明仁夫婦,對日本國民還是特別有感召力的。

    (在災難發生之後,天皇夫婦總是在第一時間裡趕到災區的避難所,在地板上仔細的聆聽與安慰,用跟老百姓平起平坐的姿態,去送”溫暖“。這一次次的慰問,並不是為了拍照而去”裝樣子“,而是實打實的犄角旮旯都走了個遍。比如,2016年9月,八十多歲高齡的明仁天皇夫婦一同視察日本3·11大地震災區巖手縣,行程共計在5天4夜。)我教過的一個日本學生曾經說過,天皇存在的感覺,就像日本人從海外旅遊回國,在飛機上看到富士山一樣,心裡就安定了,終於到家了。所以,天皇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一種國民心情。但是心情也是有好有壞,有晴有陰的。經濟不好的時候,心情也差,會抱怨你天皇家白用我們納稅人的血汗錢。老百姓心情好的時候不在乎,說你去用吧,沒什麼;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想:你跟我非親非故,為什麼我要用稅金養活你們全家?

    實際上,天皇家族也知趣,所以公主嫁給平民以後就脫離皇家,不用納稅人的錢,讓平民老公去養了。

    但總體來說,天皇家族在現代民主制的約束下、在國民的監督中,還是相當的低調順和,也不怎麼給國民添麻煩,雖然不從事物質生產,人口生產也不景氣,但作用還是不小的。於是,天皇制度就這麼被接受下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小貓的手指甲和腳指甲剪掉,小貓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