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77455106897

    應該就是急性腸胃炎 每年夏天都是急性腸胃炎的多發季節。由於氣溫高、溼度大,食物易腐敗、變質,一不小心讓細菌、病毒侵入腸胃,就會導致患者上吐下瀉、腹痛不已,很是難受。為此,記者特地採訪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尼維,請他談一談急性腸胃炎的防治問題。致病誘因 陳尼維主任說,提起急性腸胃炎,絕大部分人並不陌生,幾乎所有的人都有患此病的經驗,主要是由於吃了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其中沙門氏菌是引起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原菌。 急性腸胃炎在中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夏、秋兩季,應注意飲食衛生,積極預防急性腸胃炎的發生。診斷要點 急性腸胃炎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病人多表現為噁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日3―5次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痠痛等症狀。急性症狀,藥物治療 陳主任認為,一旦得了急性腸胃炎,應該儘量臥床休息,並且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攝入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品,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對於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1日3次口服黃連素或慶大黴素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症狀初愈,飲食治療 澄清誤解:急性症狀消失,並不意味著消化道功能已經恢復正常。 據陳主任分析,在上述提到病例中,在急性腸胃炎治療4天后,進食後仍然出現腹脹,主要原因是該患者沒有注意及時調整症狀初愈後的飲食狀況。因為病人患了急性腸胃炎,在首先出現發熱、腹痛、腹瀉症狀的時候往往比較重視,會配合醫生採取積極治療措施。經過幾天治療後,一旦發熱、腹瀉等症狀消失後,一個較普遍的想法就是急性腸胃炎已經痊癒,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就像上述病例那樣,患者的急性腸胃炎其實並沒有痊癒,因為胃腸道炎症沒有完全消失,只不過是急性起病症狀暫時消失,胃腸粘膜可能仍有充血、水腫,完全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如果沒有適當調整飲食,就會造成上述病例出現的情況,嚴重的還會重新導致腹瀉、嘔吐等。 接著,陳主任進一步分析說,在急性腸胃炎的急性症狀消失初愈後,並不意味著消化道功能已經完全恢復正常,這時的飲食治療是相當重要的。在急性炎症後,由於胃腸道充血、水腫並未完全消退,分泌及消化道功能沒有完全恢復,所以這時候如果進食油膩或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胃腸道消化能力不能適應,則會出現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狀,上腹飽脹不適、厭食等。如急性腸胃炎初愈後就開始正常飲食,甚至進食油膩及辛辣食物或飲酒,尚未恢復功能的胃腸道就會不堪重負,出現腹脹等不適,有些還會轉為慢性胃腸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腹瀉等。調整飲食:一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襲,一避免增加胃的負擔。 陳主任說,一般在急性腸胃炎後5-7天內,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首先要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襲:即戒菸、酒、濃茶、咖啡等。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暴飲暴食,少服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等。其次,飲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頓不可過飽,不主張多餐,以免增加胃的負擔。一般先進食比較清淡的流質、半流質,如米湯、粥、新鮮果汁,逐漸增加一些蛋白質食物,但忌油膩、油炸食品,並且在開始進食宜少量,等胃腸道功能恢復後,才開始正常飲食,並注意休息。同時,根據不同的症狀我們還可以選用一些中成藥如:霍香正氣水、保和丸、香連化滯丸、人參健脾丸等以改善症狀。 絕大多數急性腸胃炎的患者症狀都比較輕,經過合理的治療和飲食調整後一週左右均會痊癒,但有極少數急性腸胃炎由於致病菌毒力強,可造成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患了急性腸胃炎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後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蘆薈常用的有機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