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首已傷感
-
2 # 江偉中992
世間萬物的存在,有相生,當然也能招致相剋。中國古代陰陽哲學裡,即有五行生剋制化的說法,病毒概莫能外。
科學家作為病毒剋星的研究設計製造者,理論上講,可以攻克各種病毒,只是時間早晚罷了。目前來說,未達理想境地。這是因為有的病毒存在的變異性忽爾三變,頗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味,比較難以精準把握,故而造成滯後。
對於變異性不強的,目前大多解決,已有疫苗和藥物。變異性強的,科學家有些束手無策,有點莫名其妙。如感冒病毒,如愛滋病病毒,等等,特別是愛滋病病毒,科學家尚未找到真正可以惠及患者解除痛楚的靈丹妙藥。新的訊息隔三差五不時有聽聞,惟是就是沒有人膽敢宣佈說自己的研究發明是最有效、最可行的。
我們期待科學家的努力,為人類帶來福音。
-
3 # 洪良
自人類在地球上誕生以來,陸續戰勝了各路對手,成為了這個星球的主宰。然而,一個最小最小的小生物,卻始終困擾著人們,甚至不時給人類帶來災難。那就是病毒。
人類歷史上多次遭受瘟疫的襲擊。14世紀鼠疫大流行可能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不但給歐洲帶來重創,也波及到中國。後來很久人們才知道,造成這些災難的背後元兇就是病毒。
病毒是微生物的一種。早在1673年,荷蘭的列文·虎克就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微生物。但直到19世紀中期,法華人巴斯德才透過實驗證明了是微生物導致物質腐敗,認識到細菌是造成傳染病的原因。巴斯德還創制了巴斯德消毒法,開始了有針對性的向致病微生物的宣戰。
巴斯德不過,那時的人們分不清病毒和細菌的區別,這兩個詞也互相混著用的。
19世紀末期,有人發現,有些能帶來傳染病的東西,可以通過當時各種細菌都無法透過的一種過濾器。當時,人們也不能在顯微鏡上看到這種東西,但實驗卻證明,這種無法被看見,無法被過濾的神秘東西,確實可以帶來傳染病!有人就給這種神秘的東西起了名字叫病毒,並把它和當時人們已經可以透過顯微鏡看到的細菌區別開來。
到了上世紀30年代,電子顯微鏡被髮明出來,人們才第一次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了這種神秘病毒的樣子。
一般大小的細菌直徑約500奈米,而大多數病毒的直徑在10-300奈米之間。生物體包括細菌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但病毒連細胞結構都沒有,它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病毒一旦脫離宿主細胞,就失去了生命力,以大分子的狀態存在。但一旦它進入新的宿主細胞,就會像殭屍復活一樣,恢復了生命力。
所以說,病毒又像是一種生物,又不像是生物,是介於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一種東西。
然而病毒一旦進入我們的體內,卻可以攻擊我們人體的細胞,並以驚人的速度利用細胞內的物質自我複製,從而帶來疾病。
由於病毒和細胞的關係過於密切,藥物很難把它們消滅乾淨。包括最常見的感冒病毒,其實藥物也對它沒什麼辦法,多半隻能靠人體的自愈。
好訊息是,早在人們真正認識了病毒以前,人們其實已經在經驗中找到了應對病毒的一種辦法,就是疫苗。直到現在,這還是對付病毒最有效的方法。1796年,英國鄉村醫生愛德華·詹納接種牛痘預防天花試驗成功,就是這種方法的成功實踐,雖然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這種方法的原理是什麼。
愛德華·詹納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能製造出相應的疫苗,比如,艾滋病病毒疫苗至今也沒有成功。更何況,還不斷有新的病毒變異出來向人類挑戰,2003年的SARS病毒就是一例。
人與病毒的戰爭,還在路上。
回覆列表
這問題沒說清是現在的科學家,還是未來的科學家。就目前來說,連認識病毒的手段都不夠,很多病毒明明就擺在人們眼前、住在人和動物身上,卻就是不能被那些科學家看到,於是,很多病症就只能用“原因不明”來推脫。連病毒都無法認識,甚至不能確定它們的存在,還談什麼攻克呢?在未來人類需要有一種全新的方法來觀察認識病毒,這種方式目前還沒有被認識,那會是一種全新的生命科學領域。另外,對於病毒,方法不一定侷限於用消滅性質的攻克,用演變或者和平共處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