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雨人生3293

    ~~~~~~~~~

    ~~~~~~~~~~~~

    就關於秦俑的雕塑製作與彩繪工藝話題,結合過去我們在研究實驗過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以及對始皇帝、秦陵的認識大概粗略的談點看法。

    (從最簡敘說)

    秦王贏正是十三歲登基的,按秦國當時慣例,首年登基,次年築陵,當時把始皇陵的規劃建設稱“驪山園”事。贏正21歲親臨朝政,歷經13年的疆埸征戰,取得了橫掃六合戰爭的勝利,這一時期“驪山園”工程只是單一的地宮設計,而秦始皇統一大業完成後,為了頌揚軍功,紀念軍功以及體現秦始皇振軍經武彰顯帝王意志才增添了兵馬俑諸坑之內容。

    秦始皇兵馬俑一、二、三、四號坑是上個世紀70年中期發現的,序號的命名是根據當年鑽探普查時發現的先後次序定名的。

    現在人們看到的是“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從葬坑”原貌。二、三、四號三個從葬坑均做過試掘(己復土)。已驗明二、三號坑內均置陶俑,構成表達完整內容效果,四號坑基礎工程剛畢未及置俑便復土。緣因戰事吃緊驪山徒均充軍應戰,“驪山園之作未畢”。

    兩千年前的一個偉大神密工程就在西漢王朝興起大秦帝國退出的滅亡聲中銷聲匿跡了。

    秦時在設計規劃兵馬俑從葬坑時,己是取得了六國統一以後的事了,因而便有條件地大範圍內在各地徵集能工巧匠與咸陽,集思廣議,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創造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的陶俑陶馬,以雄渾的陣容,再現了橫掃六合的偉大壯舉。

    是對秦軍的一次偉大檢閱。

    秦俑的具體制作方法,是採用模具與捏拿相結合的合成工藝、俑體上下分段合成的,領子處有預留口,頭部及脖子部位是一個另作的整體,進窯烘燒前再將`頭插上去的,脖孑部位是插進領口裡的。鎧甲俑上的鉀釘鉀片均是在模貝上刻鑿好的,泥填上去後便拓印出圖案。

    秦俑的動態是透過雕塑來表達的,秦俑的神態表情則是透過彩繪工藝來表達的。

    秦時代從葬坑裡的陶俑陶馬均是彩繪的,是按照生活實際著色的,且工藝是很細膩的,如人的眼睛、眼球、瞳孔、瞳仁,均是不同色彩繪畫的,所以說秦俑栩栩如生是一點沒有誇張的。那麼現在展現在人們視野裡的秦俑一號坑內的兵馬俑為什麼沒顏色呢?

    公元二0六年前,項羽入關至咸陽,懷著對秦王朝的無比刻骨仇恨,所到之處,付之一炬,秦兵馬俑一號坑未免浩劫。那些身著彩繪的兵馬俑在熊熊火海中褪去了工匠們的心血,七十年代我們發掘清理時,棚在隔梁牆上的圓木盡成木炭,隔梁牆表面都燒成了紅色,兵士們手中的實戰兵器也不翼而飛,有些陶俑陶馬被塌倒後倖存埋在了土下靣,未被火燒著,前些年我們清理出一部份完整無損的俑頭,上面彩繪筆真鮮麗,簡直跟割下的活人頭一樣。

    在先期的發掘清理過程中,一些出土有顏色的陶俑部件,在離開溼潤的土壤後,這些色彩慢慢便會龜裂脫落,於是我們展開了對顏色保護工作的研究。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秦俑燒製好以後,在著色前,先在陶俑表面上塗一遍保護層,即中國大漆。

    中國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有的民間還叫桐油,國漆泛稱中國漆。

    中國大漆是中國的土特產之一,來自自然漆樹科類中,是人工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漆樹液,漆液內主要含有高分子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等。天然生漆塗裝應用源遠流長,古今中外聞名,古老中華民族沿古至今,中國發現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生漆具有防腐蝕、耐強酸、耐強鹼、防潮、作用。

    在中國大漆上又塗一層白堊。

    白堊是一種白色疏鬆的土狀石灰岩,其主要化學成分是CaC03,主要礦物成分是生物泥晶方解石,質地較純者,方解石含量可達99%以上,常含石英,長石、粘土礦物及海綠石等雜質。

    在白堊上面再著彩繪,這些彩繪原料且是礦物質的。

    目前要談對秦俑的顏色保護工作,必須首先研究對中國大漆如何採用何種分孑穿透,使其附著在陶俑表面,否則一切色保工作徒勞無用。

    由於受平臺片幅侷限,筆者離開工作時間也已遙遠,一些話題只能從簡概略。

    ~~~~~~~~~~

    風雨人生

    2018.12.15.

    於烏魯木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雨天讀書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