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飯或帶湯水的麵食(如麵條)煮熟後,由於放了一段時間未動而成稠狀,濟南人稱為“糗(音qiǔ)”。比如說:“趕緊吃吧,麵條下出來都糗了。”在現代漢語中,讀qiǔ的只有這一個“糗”字。糗,在古漢語中是個動詞,指的是“熬粥”;同時它又是個名詞,指的是“乾糧”,這是古代辭書《廣韻》和《說文解字》上說的,原話是:“熬米麥也。又幹飯屑也。”《孟子·盡心下》中有句“舜之飯糗,茹草也”,其中“糗”用的就是它的名詞意義。
濟南話裡的“糗”,保留了它古漢語的動詞意義,並且有了延伸。比如,用慢火以較長時間熬煮糊狀米飯,濟南人就說“糗飯”。可以這樣理解,“糗”是一個由稀漸稠的過程,“糗”的主體也不是所有“麵食”。一些詞典把它解釋為“飯或麵食成塊狀或糊狀”,顯然不確切。就說麵食,饅頭是不會“糗”的,水餃也是不會“糗”的。水餃煮熟後,盛在盤子裡一段時間不動,會粘連在一起,濟南人不說“糗了”,而是說“坨(音tuó)了”。(本處需要說明一下,本段的內容僅以濟南話為例,其實很多地方確實可以解釋為“飯或麵食成塊狀或糊狀”。在青州就有糗糕之說。麵條煮熟後乘在碗裡過一段時間會粘連在一起,我們叫麵條糗了。水餃也是,例句:才出鍋的水餃最好快吃,過會糗了就不好了。)
後來“糗”的詞義進一步發展,其主體就不光是麵食,而且還可以指人。長時間閒呆在一個地方,濟南人也說作“糗”,如:“我都糗在這裡好幾年了。”再如:“成天糗在家裡無所事事,你也出去找個活幹?”有意識地怠工、故意執拗不語,濟南話也叫“糗”,如:“上了班,他就幹糗著,麼都不幹。”再如:“你就糗吧,惹急了眼我還揍你。”你看,一個“糗”,比普通話的“呆”要來得深刻、生動得多。
棗莊話裡的“糗”,一般用來描述人比較瘦弱,面板粗糙又(或)沒有精神的狀態。比如,“好久不見。你怎麼糗成這個樣子了?”
“糗”是一個方言詞語,過去使用範圍較小、頻率不高。沒想到,進入網路時代後,它竟一下子“紅”遍了全國,“出糗”、“糗事”之類的詞語人們早已是耳熟能詳。不過,此“糗”非彼“糗”,意義上也已是風馬牛了。
稀飯或帶湯水的麵食(如麵條)煮熟後,由於放了一段時間未動而成稠狀,濟南人稱為“糗(音qiǔ)”。比如說:“趕緊吃吧,麵條下出來都糗了。”在現代漢語中,讀qiǔ的只有這一個“糗”字。糗,在古漢語中是個動詞,指的是“熬粥”;同時它又是個名詞,指的是“乾糧”,這是古代辭書《廣韻》和《說文解字》上說的,原話是:“熬米麥也。又幹飯屑也。”《孟子·盡心下》中有句“舜之飯糗,茹草也”,其中“糗”用的就是它的名詞意義。
濟南話裡的“糗”,保留了它古漢語的動詞意義,並且有了延伸。比如,用慢火以較長時間熬煮糊狀米飯,濟南人就說“糗飯”。可以這樣理解,“糗”是一個由稀漸稠的過程,“糗”的主體也不是所有“麵食”。一些詞典把它解釋為“飯或麵食成塊狀或糊狀”,顯然不確切。就說麵食,饅頭是不會“糗”的,水餃也是不會“糗”的。水餃煮熟後,盛在盤子裡一段時間不動,會粘連在一起,濟南人不說“糗了”,而是說“坨(音tuó)了”。(本處需要說明一下,本段的內容僅以濟南話為例,其實很多地方確實可以解釋為“飯或麵食成塊狀或糊狀”。在青州就有糗糕之說。麵條煮熟後乘在碗裡過一段時間會粘連在一起,我們叫麵條糗了。水餃也是,例句:才出鍋的水餃最好快吃,過會糗了就不好了。)
後來“糗”的詞義進一步發展,其主體就不光是麵食,而且還可以指人。長時間閒呆在一個地方,濟南人也說作“糗”,如:“我都糗在這裡好幾年了。”再如:“成天糗在家裡無所事事,你也出去找個活幹?”有意識地怠工、故意執拗不語,濟南話也叫“糗”,如:“上了班,他就幹糗著,麼都不幹。”再如:“你就糗吧,惹急了眼我還揍你。”你看,一個“糗”,比普通話的“呆”要來得深刻、生動得多。
棗莊話裡的“糗”,一般用來描述人比較瘦弱,面板粗糙又(或)沒有精神的狀態。比如,“好久不見。你怎麼糗成這個樣子了?”
“糗”是一個方言詞語,過去使用範圍較小、頻率不高。沒想到,進入網路時代後,它竟一下子“紅”遍了全國,“出糗”、“糗事”之類的詞語人們早已是耳熟能詳。不過,此“糗”非彼“糗”,意義上也已是風馬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