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心市民小劉

    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孟子無疑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他那些富有哲理性,富有論辯性的觀點也時刻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尤其是根據他的言談整理而成的《孟子》一書,不僅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同時也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導航!

    前段時間從圖書館借了本由楊伯峻先生主編的《孟子譯註》下,細讀之後確實是受益匪淺。尤其是《孟子·告子上》中,孟子關於人性的一些論點更是深深觸動了我。

    在孟子看來人性本善,就如同水從高處往下流一樣。人沒有不善的,正如同水沒有不往下流的一樣。但要是被改變了它的一些外部條件,水也是可以倒流的,也是可以引向高處的,但這並不是水的本性。人也是一樣,人之所以會做壞事,並不是他的本性發生了變化,只是因為外部條件發生了變化,才驅使他發生了變化。

    他始終堅信,人天生的資質是帶有一些好的優點的,因此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也。”在他看來,這些人性中所應有的美好品質,每個人都是有的,而且是生來便帶有的。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是因為人們對於這些美好品質的挖掘程度,或者對此的心態不同導致的。所以他又指出,“‘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有些人想法設法去求取,去挖掘這些東西所以他擁有了這些美好品質,而有些人則懶於求取,所以便失去了這些美好品質。同時他指出,在挖掘開發這些優秀品質時,我們還必須得順從它的固有規律,不能盲目的去開發挖掘,不然可能會失敗。

  • 2 # 使用者8803459397052

    原文: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譯文:告知說:人性,好比是柳樹,仁義好比是杯盤;把人的本性改變成仁義,就好像是用柳樹做成杯盤。"孟子說:"你是順著杞柳本來的樣子做成杯盤的?還是破壞杞柳本來的樣子來做成杯盤?那麼你也會傷害人的本性去改變為仁義嗎?帶領天下人來禍害仁義的,必定是你這樣的言論了。"

    啟示:孟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他在戰國時期周遊列國,諮詢於君主、大臣、王公貴族、有識之士等長達30餘年之久,他的語錄巜孟子》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可以說,《孟子》是當代品德教育的主要參考架構。這一章給我的啟示:仁義是人的本性,人最初都有一顆善良、仁義之心,是會做出善舉的。即使做錯了事,也是不得已的,是被環境逼迫的。所以在我們的品德教育中,要從這樣的思維入手,才會讓人去接受、原諒做錯事的人,才會給人以臺階,做錯事的人他自己才會原諒自己,他才會從錯的臺階上下來,才不會一直錯下去,這樣才是順之人的仁、義本性,才是正確的。反之,人做錯了事就被認定是個壞胚子,給他貼上"壞"的標籤,不給他臺階,他就不會從錯的臺階上下來,就只會越來越錯,越來越壞。這樣就是戕賊人的仁、義本性,是錯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身邊現在還有敢動手打架的嗎,動手最大的代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