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心先生

    你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問題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問題,可又真實存在。

    第一個問題——有兩種方法(角度)衡量你說的肚量大小問題:

    第一種以結果為導向:以自己為參照,把自己對事情的容忍度分為不同等級,然後把自己對不同事情的情緒反應進行一個範圍劃分。這是前期要做的準備工作,這個工作做好了,你就可以知道別人的肚量了。

    有一點需要申明,你自己的容忍度受你自己價值觀影響,同樣的事情,出現在不同的環境就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所以需要多采樣本,找大機率事情的情緒,放棄小機率偏激出現的情緒。

    這是以結果為導向,根據對方的情緒反應來判斷對方的肚量。

    第二種以同理心為導向:每個人有各自的價值觀,每個人對喜、怒、哀、樂、悲、恐、驚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

    當遇到一個事情,接受、消化完了之後才會對外展現出對應的情緒。每個人接受資訊時就可能出現偏差,消化資訊時又會根據自我認知不同,產生不同的理解。最後的結果就會因為每個人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不以結果為導向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尋找同理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

    舉個例子,學校考試,你考了80分,回去被你爸一頓胖揍;你另外一個同學也考了80分,他爸還誇獎了他幾天。你以前一直考120分的,這次考了80分退步太多了,認為你偷懶,所以暴怒。你同學平時考50分的,這次進步了就該獎勵。你能說你爸不是親爸,你同學爸是親爸嗎?

    認知不同結果不同,你如果冷靜思考,你就該記住被揍,反思如何下次考好。不要去糾結兩個爸爸同樣的事情,不同的結果。

    回到問題,同理心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他的反應和情緒是否合符同類型多數人的反應範圍。

    還是剛才的例子,你成績下降了,一般多數父親都會輕度懲戒、批評、教育、引導你找問題;少數父親會超出這個範圍,朝死的揍、或者就不管你、還給你獎勵。對於成績提高,大多數父親會誇獎、適當的物質獎勵,沒有那個父親會跑來揍你、或者給你全部身家財產。

    以同理心來評估肚量相對結果來說更準確一點。

    第二個問題——理解了第1個問題的答案,第2個問題就簡單了。

    以結果為導向就是以我們自己為衡量標準,遇到一件不開心的事情,如果這個人比我們還不開心,那就是肚量小,遇到一個就是開心的事情,這個人比我們還開心,他也是度量小。

    以同理心為導向就不存在度量大小的問題了,當我們能理解所有人的情緒產生原因,我們就不會有太多的悲喜。一個人背叛了我,我知道他背叛我的原因,我不會原諒他,但也不會有太過激的情緒。一個人突然被背叛了,我知道他沒有背叛過,他現在很憤怒,所以我也是能理解的,我不認為他的肚量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回事啊我小時候有白髮?我小時候有白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