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吐血

    吐血是血從胃中經口嘔吐而出的病症,血色多黯紅,多夾有食物殘渣,並常伴有脘脅脹悶疼痛等症狀。主要見於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及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所致的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最多見。急慢情胃炎、食管炎、應激性潰瘍等也可出現吐血。

    1、 病因病機 吐血主要來自胃的病變,因外邪犯胃,胃絡受傷或他髒有病影響及胃均可引起本證。

    (1) 胃中積熱:素嗜辛辣灸博,飲食不節以致積熱蘊結於胃,復因感受外邪或傷食以致鬱化火,灼傷胃絡,胃氣上逆而致吐血。

    (2) 肝火犯胃:七情內傷,肝氣鬱結鬱而化火,肝火上犯損傷胃絡,迫血上行致吐血。

    (3) 氣不攝血:勞倦過度或久病體虛,脾氣虛弱不能統血,血溢經外上逆吐血。

    2、 辯證論治 臨床辯證時,尤其應當詳細察明證情,分清虛實,結合病情標本緩急。然後確立治則,進行治療。

    (1) 胃中積熱:

    證候:血色鮮紅或夾食物殘渣,脘腹脹滿,甚則作痛,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方藥:瀉心湯合十灰散加減。

    (2) 肝火犯胃:

    證候:吐血鮮紅或紫黯,暴吐如湧,口苦脅痛,心煩易怒,躁擾不寧,舌質紅絳,脈弦數。

    治法:平肝清熱、涼血止血。

    方藥:龍膽瀉肝腸加減。

    (3) 脾失統攝:

    證候:吐血色黯而淡並反覆發作,消瘦乏力,心悸氣短,腹脹便溏,舌淡少苔,肢冷脈細。

    治法:補益氣血,收澀止血。

    方藥:黃土湯。

    3、 辯證施護

    (1) 胃中積熱:

    ① 患者吐血量多時取頭低腳高位,頭偏向一側,防止血液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② 對患者要關心照顧,吐血後及時給予淡鹽水漱口,並保持口腔清潔。

    ④ 患者出血量多時可暫禁食及熱水。血止給予和半流和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為宜,飲食不宜過熱,以免血熱妄行更致吐血不止。

    ⑤ 吐血量少時可及時給白芨粉3g,用適量溫開水沖服或藕節炭5~6個水煎服。

    ⑥ 中等量出血可給予三七粉1.5g,白芨粉3g,調服,服藥後半小時內勿進食飲水。

    (2) 肝火犯胃:

    ① 此證患者吐血暴吐如湧,故要絕對臥休息,減少活動量。

    ② 因七情內傷而致肝火犯胃吐血較甚,要勸導心情平靜,不要心煩著急,要盡力消除不良因素的刺激。

    ④ 吐血不止時可針刺合谷、內關、足三里等穴過到祛火止血。

    ⑤ 要嚴密觀察病情,吐血前多有胃脘不適或胃痛、噁心等症狀,或有心窩部痛或胃中燒灼嘈雜感,或持續胃痛者突然痛減而頭暈全身無力為吐血之徵象。

    ⑥ 要隨時注意出血量、面色、精神、血壓、脈象等情況,若出血初止,腹痛突然加劇,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質淡,脈細弱則為氣隨血脫之重危證候,可用獨參湯益氣固脫,或用參附湯回陽固脫,可加三七粉、雲南白藥、阿膠等止血,並立即做好輸血及搶救準備。

    (3) 脾失統攝:

    ① 吐血纏綿不止,時輕時重,病程較長者,要多加休息,不能過於勞累以免加重吐血癥狀。

    ② 飲食宜富有營養和易於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忌菸酒,常囑藕、蔬菜、桔子等,食不宜過涼,以防傷脾。

    4、 養生指導

    (1) 注意生活起居有節,有能過度勞累。

    (2) 飲食調量適宜,不能暴飲暴食或過飢過飽,忌辛辣之品過量飲酒。

    (3)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防止外邪侵襲人體,尤其在寒熱交替季節,防止感涼誘發。

    (4) 對素有胃脘疼痛舊疾者,既要注意不能勞倦過度,又要避免七情刺激,以免復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什麼職業最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