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技大師詩書畫

    終南山隱士的來源,最早應該是周朝時候的姜子牙,他在未出山之前,因為不願意助紂為虐,一直隱居在終南山的潘溪谷,過隱居獨處的生活,後來遇見周文王並輔佐他建立了周朝,後來歷朝歷代都有許多名人隱居於此,以此來表明自己的獨身自好,淡泊名利的思想操守。

    當然,後來也有了終南捷徑的例子,例如唐朝的盧藏用,雖然考取了功名,卻一直沒有受用,於是他就到終南山做隱士,其實他做隱士是假,想標榜自己是真,意思是我內心深處雖然很想做官,可是我在表面上要裝的無所謂,不在乎啊!這樣人們才會認為我淡泊名利,品質高潔,才會推薦我呀。最後他也真的被人推薦當官了。。。後入也用來比喻為到達目的的方便之門。

    現在也有人在終南山和其他地方隱居,這當然和古代不一樣。現代人的隱居,是想過點平靜的,平淡的,修心養性的一種比較悠閒自在的日常生活而已,遠離喧囂塵世的紛紛擾擾。並沒有對社會不滿等思想的存在,也沒有什麼終南捷徑的存在。。。

  • 2 # 鴻鵠迎罡

    終南山隱士傳統實際上跟三位著名歷史人物有關,先是前兩位名人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吸引了一些人的關注,到後來,道教文化繁榮發展,追求清心寡慾,與世無爭的道家文化跟歸隱文化結合後,就拉開了去終南山歸隱的風潮。

    這三個帶頭人物,第一個是距今3200多年的周朝初年名士姜子牙,第二個是距今2500多年的道教鼻祖老子,第三個是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文人盧藏用。

    商朝末年,紂王整天跟妲己在“酒池肉林”中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導致手下諸侯生了二心,產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位居西岐的周文王是諸多討伐商紂王中最有作為的一個。他為了能讓討伐大計萬無一失,就開始在到處招賢納士,利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給與紂王致命一擊。

    當週文王聽到寶雞磻溪附近的渭河岸邊隱居著一個仙風道骨的人,名叫姜子牙,時常在那裡釣魚,並且,他拿著直鉤釣魚,雖然已經有70歲,但精神矍鑠,談吐不凡。周文王就產生了好奇,他覺得姜子牙一定是一位奇人異士,於是,就多次創造機會故意路過姜子牙旁邊。

    終於在一次,他和姜子牙搭上話,兩人相談甚歡,志趣相投,當即結為盟友。在後來,姜子牙在討伐紂王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周文王去世後,又輔佐周武王,為建立周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此,在普通老百姓的意識裡,就產生了這樣的理念,凡是隱居的人,都是有能耐的高人。

    姜子牙之後500多年,也就是東周末期,老子降生了。老子雖然博學多才,但他不喜歡喧囂的世俗社會,時常過著歸隱生活。雖然歸隱,但他的名氣終究太大,不斷吸引那些好學之人,比如孔子,慕名前來拜訪。惜才愛才的老子,若碰見可塑之才還是會竭盡全力教導他,尤其對孔子的兩次指點,讓孔子的思想得到了極大昇華。

    在後半輩子,老子選擇了雲遊四方,一邊雲遊,一邊傳道,旨在把他自己創立的道家思想發揚光大。

    當他在雲遊過程中來到陝西關中境內的終南山附近時,看到這裡環境清幽寧靜,並且十分隱蔽,就索性在這裡住下來,開始傳道講經,為人們解決疑惑。正是沾了老子的福氣後,終南山從此後,成為道家文化的重要場所,來這裡效仿老子的人越來越多。

    到中唐時期,有一名叫盧藏用的詩人非常有才華,跟陳子昂、李白、王維等大詩人常有交往。他在20多歲就考取了進士,但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不被人賞識的打擊,讓他一直悶悶不樂。

    某次,跟一幫詩友飲酒吟詩時,有人說起了姜子牙因為歸隱最終被周文王請出山的故事,讓盧藏用大受啟發。於是,他決定隱居到終南山,讓一幫詩友在長安城裡替他傳口碑,就讓詩友放話說:終南山隱居了一位世外高人,若哪個有識之士能請他出山相助,一定能事半功倍。

    不久,盧藏用就如願以償,謀得了官位,這就是“終南捷徑”的故事。隱居能給自己增加身價,這是後來許多隱士上終南山隱居的初衷。

    用現在的話來說:透過隱居不斷提升自我境界和能力,是為了更好地入世。到如今,許多隱居者對這句話深信不疑,用歸隱生活等待著重出江湖的機會。這也是隱士文化能延續至今的根本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有鳥名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