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競技體育互動圈

    正手下旋、側下旋弧旋球?有點懸乎!可能嗎?我來告訴你,當然可能!

    大家都知道正手弧旋球是怎麼打出來的,如果你不會,那就只好去請教溼父了,好好看看乒乓網,上面有很多“五分鐘教會你…,”“兩小時上手…..”之類的貼子,看完了,你就會了,哈哈。

    按照弧旋球的基本原理,弧旋球的出球效果一定是上旋,或側上旋,自然正常的邏輯是:出現下旋及側下旋的,一定不是弧旋球。但事實上,如果改變擊球點、擊球面、以及擊球方式,下旋及側下旋弧旋球是可以出現。可能會有很多人會不同意,把這種下旋、側下旋球歸類於“弧旋球”,但這種“弧旋球”具有常規弧旋球的基本要素,在相當程度有共同的特徵,所以個人覺得還是暫時叫著“下旋、側下旋弧旋球”比較恰當。不過,是不是可以把這種球理解為“放大版的逆旋轉發球”,有耐心的看客看完此帖後,我們可以商榷。

    二、“下旋、側下旋弧旋球”的技術要點:

    “下旋、側下旋弧旋球”既然弧旋球,當然具有常規弧旋球在動作方面的基本特徵,同時也具有常規弧旋球不具有的其他特徵:

    1、和常規弧旋球一樣,需要向側身位引拍;

    2、和常規弧旋球一樣,球拍向上運動時,需要蹬轉技術;

    3、引拍末端,球拍儘量向內扣,也就是向內擰;

    4、主要靠小臂帶動手腕,轉動手腕擊球,即所謂的“兜”;

    5、擊球點一定是球體底部中軸線上的A到D線上的任意點,或藍色擊球區域內的任何點;

    6、主要靠借力

    三、“下旋及側下旋弧旋球”的前提條件及運用

    “下旋及側下旋弧旋球”屬於非常規技術,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運用,運用範圍有一定侷限。使用“下旋及側下旋弧旋球”一般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一般在中、遠臺,近臺絕對不能用;

    2、擊球一般在球下降的最末端,末端,否則不能用,或效果不好;

    3、適合球速較慢的情況,高速,激烈對抗中,不能使用;

    4、對來球預判,有可以完成整個動作的空間;

    5、適當調整板型,形成“兜”狀,特別是直拍,拍形改變較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文學取得的成就主要有那些?在什麼背景下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