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大海的聲音

    純銀又稱紋銀,目前現有的科學能夠提煉的最高純度為99.999%以上,純銀一般是作為國家金庫的儲備物,所以純銀的成色一般不應低於99.6%。而低於這個級別的,含量大於等於99%的白銀,我們稱作為 足銀。一般材質較軟,不適合做成飾品。 925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925銀了) 英文標識為925S,表示含銀量92.5%、含銅7.5%的首飾銀。這種色銀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韌性,比較適宜製作戒指、別針、髮夾、項鍊等首飾,而且便於鑲嵌寶石。現在通常把925銀鍍上白金(白銠),以防止銀在氧化或硫化情況下變黃變黑。沒有鍍白金的925銀,稱為"素銀"。 泰銀最早源自於泰國,所以通常叫泰國銀,又稱“烏銀”。泰銀是利用了銀碰到硫而發黑的特性製成的。它是在銀首飾上把銀與硫的混合物加熱融化,並以玻璃質狀態形成覆蓋層。泰銀覆蓋層疏鬆烏黑,與白銀的光潔銀白形成鮮明對比,產生特殊的視覺效果。再經過了特殊的防舊處理,泰銀首飾不僅長期不變色,而且表面硬度也比普通銀大大增強。別具一格的質感和色澤,讓人感受到這類首飾的粗獷和古樸。 藏銀,按照歷史定義是含銀大約30以上的一種合金,但是現在市場上的藏銀,幾乎不含銀,只是白銅合金的工藝品.藏銀是中國西藏地區及臨近國家尼泊爾生產出來的一種含銀較少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鎳、銅等。藏族飾品中也有很多是用純銀製成,純銀飾品的做工看起來比藏銀飾品要精緻一些,亮度也比藏銀強一些。而藏銀略暗的色澤反而賦予了飾品古舊的感覺,形成古樸原始的外觀風格,粗獷中不失精緻,質樸中彰顯高貴。 在選購藏銀飾品時,應從色澤、外觀、鑲嵌物、做工等多個角度細細甄別。 真正的藏銀,由於製作工藝的原因,用手拭擦時,手上會變黑,這是一種碳黑,非金屬黑。另外,藏銀的仿製品一般都是用廢舊的鉛、錫等合金製作而成,表面進行鍍色,顏色看上去發白,沒有金屬光澤和金屬質感,而真正的藏銀雖光澤度不是很高,卻非常有質感,有銀製品的效果。看過顏色後,還要審視飾品的外觀和做工,純正的藏銀飾品圖案清晰,上面的花紋都是由工匠手工雕刻而成,而仿製品的花紋則十分模糊,另外,挑選時可看一下飾品背面沒有花紋的地方,仿製品背面大多有明顯的機器壓製痕跡,看上去一條一條的;而真正的藏飾品表面很光滑,經過手工打磨。藏飾的鑲嵌工藝十分高超,藏銀飾品上常會鑲嵌紅珊瑚、瑪瑙等點綴,而假冒的藏銀飾品因成本原因,大多用塑膠代替。塑膠鑲嵌物看起來十分精美、顏色鮮亮,而真正藏飾品鑲嵌的綠松石和紅珊瑚則顯得古樸粗獷,這也正是西藏飾品的特色所在,千萬不要弄錯。 苗銀,可以先簡單地理解為苗族工匠製作的銀飾品。其實現在我們所見到的苗銀產品,絕大部分已經不再是我們以往所認為的苗銀飾品了。許多人第一次接觸苗銀的時候,通常會問一個問題——苗銀飾品的含銀量是多少?實際上,我們現在市面上所見到的苗銀飾品幾乎都沒有銀的成分,呵呵,如果電鍍的那一層可以忽略不計的話。那主要成分是什麼呢?一般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以黃銅為主的"苗銀",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境內,如雲南大理市鶴慶縣新華村的銀飾品。鶴慶的銀飾品成分以黃銅為主,部分純銀飾品則是透過其它渠道進入到當地市場;另外一類是以白銅為主的"苗銀",主要分佈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如貴州省凱裡市千戶苗寨附近的銀匠村。銀匠村的苗銀飾品成分以白銅為主,透過電鍍、加蠟、上色的工藝處理,形成頗具特色的貴州苗銀飾品。 18KGP、23KGP是合金模擬首飾的標誌。它們是由兩種標識組成,18K或23K是一種標識,K是代表的是含金量,GP為英文Gold Plape的縮寫,商業上俗稱鍛壓金。這種標識指該產品在一般金屬大多是以磷銅為主要材料,在高溫下鍛壓而成,上面再覆蓋鍍金層,根據金層的不同厚度又分為鍍金和包金兩種。鍍金的金層厚度在1咪(咪(mic)為國際標準規定的金層厚度單位)左右,包金在3咪左右,簡單的說GP是鍍金或包金首飾的標記,前面的18K或23K是指其外面鍍金層的含量。18KGP具體就是指其鍍或包金層是18K金的鍍金或包金首飾;23KGP具體就是指其鍍或包金層是23K金的鍍金或包金首飾。 搜尋的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療能治療癌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