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科,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中經濟價值較高的1個大科。喬木、灌木或草本。葉互生,稀對生,單葉或複葉,常具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花托突起或凹陷,花被與雄蕊癒合成一碟狀、杯狀、壇狀或壺狀的托杯(萼筒、花筒),花萼、花瓣和雄蕊均著生於托杯的邊緣,形成周位花;花萼裂片5,花瓣5,分離,雄蕊常多數;心皮多數至1枚,分離或結合,子房上位或下位。果實為蓇葖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種子無胚乳。
代表種類:根據托杯的形狀、心皮的數目、子房的位置和果實型別分為4個亞科,(1)繡線菊亞科:中華繡線菊、白鵑梅;(2)薔薇亞科:月季、草莓、懸鉤子;(3)蘋果亞科:蘋果、枇杷、山楂;(4)李亞科:桃、梅、杏。約124屬,3300餘種,廣佈於全球,中國約47屬,854種,全國皆產之。
形態特徵:絕大多數為木本,少數為草本。葉片從單葉到複葉,常有托葉。花多兩性;整齊、離瓣、極稀為單性或稍不整齊,從上位花到周位花。雄蕊多數離生,極稀退化為2或1;心皮1或多數,分離或為各式連合;果實型別很多,高度分化。種子多無胚乳或仍有少量胚乳。全科缺乏共同的解剖構造,毛多為單細胞,稀連合為星狀,腺毛較為普遍,在葉柄、葉面和葉邊常有腺體。氣孔(器)大多為無規則型,近似毛茛科型或茜草科型。 節間常3葉隙,有時為多葉隙或單葉隙。維管束常具單孔,偶有梯狀穿孔;無穿孔導管,有邊緣紋孔,木質髓部常有異型細胞,稀為同型細胞,多為2~5~10列細胞,稀為單列,木薄壁組織有離管或成短帶,稀為傍管薄壁組織。花粉粒常具3孔溝,稀3孔或散孔。心皮常具5維管束,胚珠數個或多個,稀1~2,生於中軸胎座上,胚珠倒生,稀橫生或彎生,具厚珠心,有雙珠被,極稀單珠被。胚乳多核常具珠孔塞。
主要根據果實和花的構造,過去常把薔薇科分為4個亞科:
繡線菊亞科灌木,稀草本,單葉稀複葉,葉片全緣或有鋸齒,常不具托葉或稀具托葉;心皮1~5~12 ,離生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具2至多數懸垂胚珠;果實成熟時多為開裂的稀蒴果。染色體基數多為8 或9。本亞科中國有8屬:繡線菊屬、鮮卑花屬、假升麻屬(棣棠升麻屬)、珍珠梅屬、風箱果屬、繡線梅屬、野珠蘭屬(米空木屬)、白鵑梅屬。
蘋果亞科灌木或喬木,單葉或複葉,常有托葉;心皮1~2或2~5,多數與杯狀花托內壁連合;子房下位、半下位,極稀上位,1~2或2~5室,各具2稀1至多數直立的胚珠;果實成熟時為肉質的梨果或漿果狀,稀小核果狀。染色體基數=17。本亞科中國有16屬:牛筋條屬、栒子屬、大棘屬、山楂屬、小石積屬、紅果樹屬、石楠屬、枇杷屬、石斑木屬、花楸屬、榲桲屬、木瓜屬、梨屬、蘋果屬、唐棣屬等。
薔薇亞科灌木或草本,複葉,稀單葉,常有托葉;心皮常多數,離生,各具1~2懸垂或直立胚珠;子房上位;果實成熟時為瘦果,著生在膨大肉質的花托內或在託上。染色體基數=7,8,9。本亞科中國有20屬:薔薇屬,綿刺屬、龍芽草屬、馬蹄黃屬、羽衣草屬、地榆屬、棣棠屬、雞麻屬、蚊子草屬(合葉子屬)、 懸鉤子屬(樹梅屬)、仙女木屬(多瓣木屬)、路邊青屬(水楊梅屬)、無尾果屬、林石草屬、草莓屬、蛇莓屬、委陵菜屬(金露梅屬)、山莓草屬(五蕊莓屬)、地薔薇屬和近年在華北新發現的太行花屬。
李亞科喬木或灌木,單葉,有托葉;心皮1,極稀2~5,子房上位,1室內含2懸垂胚珠;果實為核果,成熟時肉質,多不裂開或極稀裂開,染色體基數=8。本亞科中國有9屬 :扁核木屬、臀果木屬、臭櫻屬(假稠李屬)、李屬、桃屬、杏屬、櫻桃屬、稠李屬等。
以上4個亞科排列的次序,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排法。大多數植物學家認為繡線菊亞科的風箱果在本科中最為原始,因而排在首位,但也有人把薔薇亞科放在首位,認為該亞科的雌蕊、雄蕊多數離生,近似多心皮的木蘭目的原始性狀。有人甚至把李亞科放在首位,因其具有單心皮,子房上位,形成核果。
J.哈欽森1964年把本科分為20個族,中國有13族。如:白鵑梅族,繡線菊族,繡線梅族,李族,蚊子草族,懸鉤子族,雞麻族,棣棠族,委陵菜族,仙女木族,地榆族,薔薇族,梨果族。
薔薇科,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中經濟價值較高的1個大科。喬木、灌木或草本。葉互生,稀對生,單葉或複葉,常具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花托突起或凹陷,花被與雄蕊癒合成一碟狀、杯狀、壇狀或壺狀的托杯(萼筒、花筒),花萼、花瓣和雄蕊均著生於托杯的邊緣,形成周位花;花萼裂片5,花瓣5,分離,雄蕊常多數;心皮多數至1枚,分離或結合,子房上位或下位。果實為蓇葖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種子無胚乳。
代表種類:根據托杯的形狀、心皮的數目、子房的位置和果實型別分為4個亞科,(1)繡線菊亞科:中華繡線菊、白鵑梅;(2)薔薇亞科:月季、草莓、懸鉤子;(3)蘋果亞科:蘋果、枇杷、山楂;(4)李亞科:桃、梅、杏。約124屬,3300餘種,廣佈於全球,中國約47屬,854種,全國皆產之。
形態特徵:絕大多數為木本,少數為草本。葉片從單葉到複葉,常有托葉。花多兩性;整齊、離瓣、極稀為單性或稍不整齊,從上位花到周位花。雄蕊多數離生,極稀退化為2或1;心皮1或多數,分離或為各式連合;果實型別很多,高度分化。種子多無胚乳或仍有少量胚乳。全科缺乏共同的解剖構造,毛多為單細胞,稀連合為星狀,腺毛較為普遍,在葉柄、葉面和葉邊常有腺體。氣孔(器)大多為無規則型,近似毛茛科型或茜草科型。 節間常3葉隙,有時為多葉隙或單葉隙。維管束常具單孔,偶有梯狀穿孔;無穿孔導管,有邊緣紋孔,木質髓部常有異型細胞,稀為同型細胞,多為2~5~10列細胞,稀為單列,木薄壁組織有離管或成短帶,稀為傍管薄壁組織。花粉粒常具3孔溝,稀3孔或散孔。心皮常具5維管束,胚珠數個或多個,稀1~2,生於中軸胎座上,胚珠倒生,稀橫生或彎生,具厚珠心,有雙珠被,極稀單珠被。胚乳多核常具珠孔塞。
主要根據果實和花的構造,過去常把薔薇科分為4個亞科:
繡線菊亞科灌木,稀草本,單葉稀複葉,葉片全緣或有鋸齒,常不具托葉或稀具托葉;心皮1~5~12 ,離生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具2至多數懸垂胚珠;果實成熟時多為開裂的稀蒴果。染色體基數多為8 或9。本亞科中國有8屬:繡線菊屬、鮮卑花屬、假升麻屬(棣棠升麻屬)、珍珠梅屬、風箱果屬、繡線梅屬、野珠蘭屬(米空木屬)、白鵑梅屬。
蘋果亞科灌木或喬木,單葉或複葉,常有托葉;心皮1~2或2~5,多數與杯狀花托內壁連合;子房下位、半下位,極稀上位,1~2或2~5室,各具2稀1至多數直立的胚珠;果實成熟時為肉質的梨果或漿果狀,稀小核果狀。染色體基數=17。本亞科中國有16屬:牛筋條屬、栒子屬、大棘屬、山楂屬、小石積屬、紅果樹屬、石楠屬、枇杷屬、石斑木屬、花楸屬、榲桲屬、木瓜屬、梨屬、蘋果屬、唐棣屬等。
薔薇亞科灌木或草本,複葉,稀單葉,常有托葉;心皮常多數,離生,各具1~2懸垂或直立胚珠;子房上位;果實成熟時為瘦果,著生在膨大肉質的花托內或在託上。染色體基數=7,8,9。本亞科中國有20屬:薔薇屬,綿刺屬、龍芽草屬、馬蹄黃屬、羽衣草屬、地榆屬、棣棠屬、雞麻屬、蚊子草屬(合葉子屬)、 懸鉤子屬(樹梅屬)、仙女木屬(多瓣木屬)、路邊青屬(水楊梅屬)、無尾果屬、林石草屬、草莓屬、蛇莓屬、委陵菜屬(金露梅屬)、山莓草屬(五蕊莓屬)、地薔薇屬和近年在華北新發現的太行花屬。
李亞科喬木或灌木,單葉,有托葉;心皮1,極稀2~5,子房上位,1室內含2懸垂胚珠;果實為核果,成熟時肉質,多不裂開或極稀裂開,染色體基數=8。本亞科中國有9屬 :扁核木屬、臀果木屬、臭櫻屬(假稠李屬)、李屬、桃屬、杏屬、櫻桃屬、稠李屬等。
以上4個亞科排列的次序,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排法。大多數植物學家認為繡線菊亞科的風箱果在本科中最為原始,因而排在首位,但也有人把薔薇亞科放在首位,認為該亞科的雌蕊、雄蕊多數離生,近似多心皮的木蘭目的原始性狀。有人甚至把李亞科放在首位,因其具有單心皮,子房上位,形成核果。
J.哈欽森1964年把本科分為20個族,中國有13族。如:白鵑梅族,繡線菊族,繡線梅族,李族,蚊子草族,懸鉤子族,雞麻族,棣棠族,委陵菜族,仙女木族,地榆族,薔薇族,梨果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