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藥博士

    有的中藥可以加糖服用,有的則不行。

    補益藥多味甘,服用時一般口感較好,清熱藥多味苦,糖漿劑除外。成人對於苦口中藥的依從性較好,即使苦也一口喝下了事。所以想要中藥加糖,掩蓋中藥苦味,多數是針對兒童。

    中藥作用

    中藥靠偏性治病,每一味中藥都有其性味歸經。而中藥湯劑往往是多種藥物的組合,所以成分相對比較複雜。

    糖其實也是一味中藥,常見的紅糖、冰糖、蔗糖等,瞭解他們的性味歸經與功效,就比較容易知道喝中藥加糖的對與錯了。

    糖的性味歸經

    紅糖,性溫味甘,歸脾經,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的功效,但糖尿病、痰溼者、肥胖者忌服用。

    白砂糖(蔗糖),性平味甘,歸脾經,具有潤肺,生津的功效,但糖尿病、肥胖者、痰溼者不宜使用。

    冰糖,性平味甘,偏於涼性,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但糖尿病者、肥胖者、痰溼者不宜使用。

    總結

    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使用中藥治療時,均不能加糖,任何糖或者含糖的食物都不可以,蜂蜜也不可以,這也算是常識。

    有痰溼者,或者服用化溼理氣的中藥時,也不宜加糖服食中藥。

    紅糖含鐵鈣等元素較多,很容易與中藥中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結合,從而影響藥效。

    考慮藥性方面

    冰糖作為偏涼性的藥,紅糖作為偏溫性的藥,是不建議與與其藥性相左的中藥一起使用的。

    蔗糖的藥性較平,一般不會影響藥物藥性。像製成中成藥的板藍根顆粒,雙黃連顆粒,益母草顆粒,銀黃顆粒、蒲公英顆粒、柴黃清熱顆粒,小青龍顆粒等均分含蔗糖和不含蔗糖,普通人用藥品輔料中是含蔗糖的。但要說中藥湯劑中改加多少糖合適,目前尚無科學定論。

    苦的道理

    中藥有三苦:黃連、木通、龍膽草。苦能洩、能燥、能堅。苦味藥多用治熱證、火證、喘咳、嘔惡、便秘、溼證、陰虛火旺等證。

    【不藥不藥】簡介

    清華大學博士,主管藥師,高階營養師,擁有10年的用藥指導、營養諮詢和健康管理經驗。不藥不藥,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藥!

  • 2 # 彭陽生活日記

    因為糖在中藥裡面也是一味中藥,糖,同樣也具有一定的藥性起療效。糖能潤肺和中,補脾緩肝,可以用來治療肺燥咳嗽,口乾舌燥,既然糖作為一味中藥,當然,他在臨床使用中也會有所禁忌。

    白糖性涼,紅糖性溫,如果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或者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都會減弱藥性,妨礙藥效的充分吸收,影響治療。

    中藥的化學成分比較複雜,而糖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中藥中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和糖結合之後發生化學反應,能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不僅影響藥效,而且危害健康。

  • 3 # 醫聊健康

    一般來講,清熱瀉火、下氣平喘、降逆止嘔、通利大便、清熱燥溼、苦溫燥溼、瀉火存陰的藥物多具有苦味。

    苦味藥多用治熱證、火證、喘咳、嘔惡、便秘、溼證、陰虛火旺等證。如黃芩、梔子清熱瀉火,杏仁、葶藶子降氣平喘,半夏、陳皮降逆止嘔,大黃、枳實瀉熱通便,龍膽草、黃連清熱燥溼,蒼朮、厚朴苦溫燥溼,知母、黃柏瀉火存陰等。

    雖說良藥苦口,但很多人都沒辦法一次次嚥下濃郁的中藥湯。大家就問了,為什麼不能在裡面加點糖呢 ?

    不建議大家服用中藥時加入過多的糖矯味,因為糖本身也是一味中藥,不同的糖性味功效不同,會影響藥效;其次,糖類特別是紅糖,含有鐵、鈣等元素,藥材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最後,苦味本來的味覺刺激有一定的促進消化作用,加糖後減少療效。不如喝完中藥後含一顆糖。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苦味藥配伍其他性味的中藥適度食用,可以改善溼熱質、痰溼質、陰虛質患者的體質。但如過食亦會致病。苦味中藥容易伐胃傷津,故陽虛外寒、脾胃虛弱患者慎用苦味中藥。長期服用苦味中藥,也會損傷脾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藥茱萸溫經湯如何配製及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