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多先生389
-
2 # 茗嘴
說起紅茶,大家自然的想到紅湯紅葉特點,而茶葉劃分為六大茶類,即: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這六大茶類是不是按外形、茶湯、葉底的顏色來區分?這顯然不適合。簡單來說它們是透過發酵程度劃分出的,所以我們應該從工藝上去識茶,你就會明白紅茶的紅湯是怎樣形成的。
紅茶的製作工序鮮葉 → 凋萎 → 揉捻 → 發酵 → 乾燥
簡單來說,萎凋是讓鮮葉失水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背後是茶葉內部各種酶的催化作用下的化學反應,影響著紅茶香氣的形成,同時萎凋可以使茶葉失水變得柔軟,繼而為下一步的揉捻創造條件。
揉捻的作用不單單是將茶葉揉成條形狀,它的主要作用是破壞茶葉內部細胞,使得茶多酚與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能力提高,進而產生茶黃素,茶黃素再進一步氧化,則就產生了茶紅素。
這一系列的茶葉內部化學反應產生了茶黃素和茶紅素,茶黃素是形成紅茶茶湯金黃、明亮的物質,茶紅素是形成紅茶紅色湯色的物質,影響著茶湯滋味與湯色濃度。
紅茶最關鍵的步驟是發酵,發酵就是控制這些物質氧化過程中的溫度、溼度與時間。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金駿眉與正山小種對比,金駿眉在製作過程中,發酵程度低,茶黃素含量高,它的湯色呈金黃色,滋味爽口;
正山小種發酵程度比金駿眉高,茶紅素含量高,湯色自然也就呈紅色,滋味濃郁。
由此可見紅茶的發酵控制十分重要,若發酵過度,對溫度、時間等掌控不好,茶紅素還會進一步氧化成茶褐素,茶紅素和茶褐素過高,使得紅茶湯色、葉底變暗,濃度增加不足,淡薄。
所以在紅茶發酵至一定程度時,就需要及時終止茶葉氧化。才有了最後乾燥,透過高溫烘乾終止茶葉繼續發酵,降低茶葉水分含量。
看到這裡,關於紅茶的紅湯是怎樣形成的是不是就清晰多了,紅茶的湯色、滋味是由背後一系列的茶葉內部化學反應而形成的。
其實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
一、工藝上
紅茶的基本工藝包括,萎凋、揉捻、發酵、乾燥。萎凋相當於跑步之前的熱身,讓茶葉們先做好準備,身體先活躍起來。而揉捻和發酵過程,茶葉才正式開始“變色”。
專業的說法是,紅茶製造,透過萎凋提高鮮葉中酶系的活性,並在揉捻和發酵中利用酶促氧化作用,促使茶葉中葉綠素的氧化降解和兒茶素及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聚合,生成茶黃素、茶紅素等有色物質。這些有色物質,就是影響紅茶顏色的關鍵啦。
二、茶黃素
讓紅茶亮閃閃
茶黃素是紅茶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紅茶滋味和湯色的主要品質成分。茶葉旦這次著重講它對湯色的影響。首先,它是紅茶湯色“亮”的主要成分,我們平時看見的紅茶湯色明亮,就有它的功勞。
同時它也是形成茶湯“金圈”的主要物質。我們平時欣賞紅茶茶湯,有時會在茶湯表面的邊緣,看見明顯更為亮澤的一圈,便是所說的“金圈”了,一般是優質紅茶的體現,也會讓茶湯更加明亮動人。
三、茶紅素、茶褐素
也是主角
茶紅素是紅茶氧化產物中最多的一類物質。它本身是棕紅色,能溶於水,呈深紅色,是構成紅茶湯色的主題物質。它的含量太高,則滋味淡薄,湯色變暗,太低,則茶湯紅濃度不夠。
茶褐素,也是紅茶生產中可能產生的色素。深褐色,溶於水,是造成紅茶茶湯發暗的重要因素。茶褐素的累積,源自紅茶加工中長時間過重的萎凋,長時高溫缺氧發酵。
一般認為,茶黃素、茶紅素含量豐富的紅茶容易出現“冷後渾”(即放涼之後,茶湯中出現渾濁物),這是茶葉品質良好的體現。冷後渾常出現在優質的茶中,而一些粗老劣質的茶中幾乎沒有,這種現象在紅茶中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