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水軍的建立得益於江東大量的造船基地,在孫策攻陷江東六郡時,就開始適應環境需要組建水軍,並吸收地方的常備水軍部隊。沙羨之役中靠著放火衝陣和弓弩齊射擊潰了黃祖。
水軍的建立,除了士卒外,還需要建造一些大型戰船。而早在西漢時期,漢朝為了征服東南沿海、平定北韓,就大力發展造船業、擴充水軍,也就叫“樓船軍”。
西漢“樓船軍”的規模一度達到4000餘艘戰船,先後佔領東甌、南越、東越等國,滅掉北韓,設定玄菟郡、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等四個郡。此時,西漢已擁有從北韓到廣西漫長的海岸線,為了做好防禦,命令臨海21個郡的郡守和都尉肩負起海防職責。
光有兵不行,還得造船。就在全國各地設定造船基地,主要分內地和沿海兩塊,內地包括了長安、洛陽、巴蜀、廬江郡等地,沿海包括了渤海郡、會稽郡、永嘉郡、閩越、南海郡等地,這些基地又大部分聚集在江東一帶。
比如廣州的秦漢造船遺址,原本是秦統一嶺南時建造的,後來漢朝繼續使用,從出土的造船臺上枕木規模分析,一個造船臺能打造長20~30米,寬6~8米的木船,兩個合併使用,造的船更大。還有一些槳、帆、桅、櫓等器具,說明造船技術很不錯。
就是說孫策佔領江東六郡後,他的地盤中有著不少的造船基地,一旦投入使用,便可以快速打造大量的戰船,這就有了組建水軍的基礎。
造船基地有了,那水軍的兵力哪來?
孫堅在攻打劉表的部將黃祖時陣亡,隨後孫家舉家遷徙,從安徽搬到了江蘇。為了報仇,孫策帶著幾百人投靠了袁術,袁術才把原先孫堅的一千多部曲送給了孫策,這時加起來估計不到兩千人,肯定還沒強大的水軍。
這一舉動也是落實孫策找張紘給自己出的發展戰略,先去從袁術那要回孫堅的舊部,在以舅父吳景的丹楊郡為基地,向東佔據吳會之地,然後殺黃祖報仇雪恨。由於袁術的目光短視和言而無信,孫策日益失望,南下江東自立門戶。比較有名的會稽太守王朗被孫策吊打、奪了太守之位。
這個征伐江東的過程中,東吳的水軍應該是處於草創階段。在丹陽太守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孫策的部隊有五六千人,平定江東時多次渡江轉戰。
小王推測這個階段中,孫策手下的水軍並不是專門的水軍隊伍,而是為了運輸步兵。就像蜀國劉備伐吳時一樣,由於地域限制,水軍的作用主要是運輸步兵,吳班統轄的水軍部隊,被劉備下令棄船結營,這樣士卒上船就是水軍、下船就是步軍。
而江東水系發達,不利於騎兵的組建,步軍和戰船更利於戰事的征伐。大型的戰船也多是靠弓弩、火箭對射,加速衝撞,接舷登船來作戰,水兵的組成上可能相對複雜,但實際上與步兵交戰類似。
所以,孫吳建國的過程,也是孫吳政權江東地域化的過程,不僅包括對地方大族的掌控或清洗,也包括適應地理環境轉變兵種。
前面也說了西漢建有“樓船軍”,而這種水軍屬於郡國兵,也就是地方兵,不是中央軍。比如東漢光武帝征伐高趾郡時,臨時任命伏波將軍馬援統率水軍,當時規定不設立常任將領,防止擁兵造反的危險。
這樣,水軍就屬於那種事情結束撤掉指揮官、士卒迴歸屬地的情況。而江東水系發達,水軍必然是地方的常備部隊,一旦江東各郡被佔領,很容易徵募到水軍兵力。張紘的“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仇雪恥”,小王認為就有佔領吳會之地,從當地吸收兵力、擴大水軍的意思,否則無法對抗黃祖。
沙羨之役中,雙方戰船上差距應該不大,畢竟都有成型的水軍。孫策的軍隊是佔有上風優勢,於是先放火,推測是靠著起火的小船衝擊黃祖的水軍,與赤壁之戰類似,然後用大量的弓弩向對方進行射擊,順風射程提升,一增一減,差距就拉大了。
加上前面還有奪取廬江、擊潰黃射(黃祖兒子)援軍的接連勝利,孫策這邊士氣很高,孫策本人又帶頭衝鋒,周瑜、呂範、程普、孫權、韓當、黃蓋多名將領帶兵多路衝擊,黃祖這邊一個名將也沒,沒多久就敗了。
東吳水軍的建立得益於江東大量的造船基地,在孫策攻陷江東六郡時,就開始適應環境需要組建水軍,並吸收地方的常備水軍部隊。沙羨之役中靠著放火衝陣和弓弩齊射擊潰了黃祖。
造船基地水軍的建立,除了士卒外,還需要建造一些大型戰船。而早在西漢時期,漢朝為了征服東南沿海、平定北韓,就大力發展造船業、擴充水軍,也就叫“樓船軍”。
西漢“樓船軍”的規模一度達到4000餘艘戰船,先後佔領東甌、南越、東越等國,滅掉北韓,設定玄菟郡、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等四個郡。此時,西漢已擁有從北韓到廣西漫長的海岸線,為了做好防禦,命令臨海21個郡的郡守和都尉肩負起海防職責。
光有兵不行,還得造船。就在全國各地設定造船基地,主要分內地和沿海兩塊,內地包括了長安、洛陽、巴蜀、廬江郡等地,沿海包括了渤海郡、會稽郡、永嘉郡、閩越、南海郡等地,這些基地又大部分聚集在江東一帶。
比如廣州的秦漢造船遺址,原本是秦統一嶺南時建造的,後來漢朝繼續使用,從出土的造船臺上枕木規模分析,一個造船臺能打造長20~30米,寬6~8米的木船,兩個合併使用,造的船更大。還有一些槳、帆、桅、櫓等器具,說明造船技術很不錯。
就是說孫策佔領江東六郡後,他的地盤中有著不少的造船基地,一旦投入使用,便可以快速打造大量的戰船,這就有了組建水軍的基礎。
兵種轉變造船基地有了,那水軍的兵力哪來?
孫堅在攻打劉表的部將黃祖時陣亡,隨後孫家舉家遷徙,從安徽搬到了江蘇。為了報仇,孫策帶著幾百人投靠了袁術,袁術才把原先孫堅的一千多部曲送給了孫策,這時加起來估計不到兩千人,肯定還沒強大的水軍。
這一舉動也是落實孫策找張紘給自己出的發展戰略,先去從袁術那要回孫堅的舊部,在以舅父吳景的丹楊郡為基地,向東佔據吳會之地,然後殺黃祖報仇雪恨。由於袁術的目光短視和言而無信,孫策日益失望,南下江東自立門戶。比較有名的會稽太守王朗被孫策吊打、奪了太守之位。
這個征伐江東的過程中,東吳的水軍應該是處於草創階段。在丹陽太守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孫策的部隊有五六千人,平定江東時多次渡江轉戰。
小王推測這個階段中,孫策手下的水軍並不是專門的水軍隊伍,而是為了運輸步兵。就像蜀國劉備伐吳時一樣,由於地域限制,水軍的作用主要是運輸步兵,吳班統轄的水軍部隊,被劉備下令棄船結營,這樣士卒上船就是水軍、下船就是步軍。
而江東水系發達,不利於騎兵的組建,步軍和戰船更利於戰事的征伐。大型的戰船也多是靠弓弩、火箭對射,加速衝撞,接舷登船來作戰,水兵的組成上可能相對複雜,但實際上與步兵交戰類似。
所以,孫吳建國的過程,也是孫吳政權江東地域化的過程,不僅包括對地方大族的掌控或清洗,也包括適應地理環境轉變兵種。
郡國兵的吸收前面也說了西漢建有“樓船軍”,而這種水軍屬於郡國兵,也就是地方兵,不是中央軍。比如東漢光武帝征伐高趾郡時,臨時任命伏波將軍馬援統率水軍,當時規定不設立常任將領,防止擁兵造反的危險。
這樣,水軍就屬於那種事情結束撤掉指揮官、士卒迴歸屬地的情況。而江東水系發達,水軍必然是地方的常備部隊,一旦江東各郡被佔領,很容易徵募到水軍兵力。張紘的“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仇雪恥”,小王認為就有佔領吳會之地,從當地吸收兵力、擴大水軍的意思,否則無法對抗黃祖。
沙羨之役中,雙方戰船上差距應該不大,畢竟都有成型的水軍。孫策的軍隊是佔有上風優勢,於是先放火,推測是靠著起火的小船衝擊黃祖的水軍,與赤壁之戰類似,然後用大量的弓弩向對方進行射擊,順風射程提升,一增一減,差距就拉大了。
加上前面還有奪取廬江、擊潰黃射(黃祖兒子)援軍的接連勝利,孫策這邊士氣很高,孫策本人又帶頭衝鋒,周瑜、呂範、程普、孫權、韓當、黃蓋多名將領帶兵多路衝擊,黃祖這邊一個名將也沒,沒多久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