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04596690954

    二十四橋明月夜

    (唐朝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詩句)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首詩是當時杜牧被任為監察御史,由淮南節度使幕府回長安供職後所作。

    作品註釋

    1.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僚屬。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與韓綽是同僚。

    2.秋盡江南草未凋:滄桑落寞的情景油然而生。

    3.迢迢:一作遙遙。

    4.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5.二十四橋:一說為二十四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中對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一一做了記載。一說有一座橋名叫二十四橋,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後,……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

    6.玉人:美人。一解指揚州的歌女;一解為杜牧戲稱韓綽為玉人。

    作品譯文

    青山隱隱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時今已過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謝。

    揚州的二十四橋,在月色中顯得格外的妖嬈。

    老朋友你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

    作品鑑賞

    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游最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雲,酒樓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數萬,輝羅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廣記》卷273引《唐闕文》)。“性疏野放蕩”的杜牧,在這樣的環境中,常出沒於青樓倡家,有不少風流韻事,韓綽在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長安後寫詩寄贈。詩的頭兩句寫景。第一句攝取的是遠鏡頭,揚州一帶遠處青翠的山巒,隱隱約約,給人以迷離恍惚之感;江水東流悠長遙遠,給人以流動輕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雖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黃,表現優美的江南風光。這兩句是從山川物候來寫揚州,為後兩句詢問韓綽別後的情況作墊襯。最後兩句的重點在於探問韓綽在清風明月之夜,是不是和歌伎們倚簫而唱,歌舞通宵。

    解 讀:

    青山隱隱水迢迢,(遠景描寫——詩人站在江邊,隱約遙見江對岸青山逶迤,隱於天際,江水如帶,迢迢不斷。)(“隱隱”和”迢迢”這兩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而且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彷彿還盪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秋盡江南草未凋。(詩人站在江北,遙想江南的秋景——此時時令已過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蕭條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還是青山綠水,風光依舊旖旎秀美。真是很懷念遠在熱鬧繁花之鄉的朋友啊。)

    二十四橋明月夜,(江南佳景無數,但我記憶中最美的印象就是揚州二十四橋上的明月夜色。)(徐凝《憶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二十四橋,一說揚州城裡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說即吳家磚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而得名。但無論如何,明月照在揚州名勝二十四橋上,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深深的惆悵情思,引人遐想。這樣的月色、這樣的夜色多麼浪漫而令人眷念啊。)

    玉人何處教吹簫?(“玉人”,既可藉以形容美麗潔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風流俊美的才郎。從寄贈詩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來,此處玉人當指韓綽。)(韓綽,我的老友,當此秋盡之時,你每夜在何處教美人吹簫取樂呢?)(詩人本是問候友人近況,卻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與韓綽調侃,問他這樣,不但韓綽風流倜儻的才貌依稀可見,兩人親暱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溫,而且調笑之中還微微流露了詩人對自己經歷和遭遇的感嘆。)(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的美人披著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彷彿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詩人以調侃的語氣問韓綽,實際上是對江南風光和對遊人歡聚的無限嚮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肯尼迪家族在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