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來了一位20來歲的小姑娘,說體檢的時候,做了一份心電圖,寫著心肌缺血,讓趕緊去大醫院看。
其實20歲女性,發生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因為女性本身再絕經前發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非常低,因為有雌激素保護;再者本身這麼年輕的人,冠心病發生率也很低。
王醫生問:您是怎麼不舒服?
小姑娘:沒有不舒服,就是心電圖寫著心肌缺血。
王醫生詳細詢問,小姑娘沒有家族史,父母爺爺奶奶都沒有明確的冠心病;自己也沒有任何不舒服或三高等情況,也不胖。聽診後也沒有任何雜音。只發現心電圖ST段有點低平,別的任何線索都沒有,根本不能診斷心肌缺血。
後來就告訴小姑娘放心,沒有什麼心肌缺血,該幹嘛幹嘛,注意健康生活就行,不用擔心!
在醫院或在網上,常常有很多朋友看病,說自己做了一份心電圖,就說他是心肌缺血,說他是冠心病,就讓長期服用藥物治療。
冠心病一旦診斷,患者就不得不長期服藥治療,這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體負擔和心理負壓力。
其實診斷心肌缺血絕對沒有那麼草率!
心肌缺血,簡單理解可以說就是冠心病(當然也有別的心臟病會引起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一種理解是心電圖的表現,另一種理解就是患者的表現。
1、心電圖判斷是不是心肌缺血?
心電圖是心血管醫生的好助手,我們可以根據心電圖的動態演變,也就是看到心電圖的變化,再結合症狀才能判斷是不是心肌缺血,而不能根據簡單的一份心電圖有心肌缺血就診斷冠心病。
啥意思呢?
你平時有一份心電圖,當您難受的時候再做一份心電圖,如果這兩份心電圖有明顯的改變,那麼這種心肌缺血的變化才有意義,而不能根據一份心電圖就說患者有心肌缺血。有人說,到醫院就不難受,心電圖也做不出來,醫生有辦法: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根據症狀等等都可以判斷。
特殊情況
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這時候可以根據一份心電圖來診斷心肌缺血。因為這時候是持續性的血管閉塞,心電圖可以明顯的表現出來心肌梗死心電圖的改變。但也必須結合症狀,而不是僅僅靠一份心電圖就診斷心肌梗死。
2、心肌缺血的症狀?
當心血管狹窄大於50%的時候,我們一般稱之為冠心病,但血管狹窄大於75%的時候,才可能出現心肌缺血的症狀。
當血管狹窄大於75%,當心率加快、勞累、勞動、運動、活動、寒冷刺激等等情況下,就會出現心肌缺血的症狀:
心前區疼痛、胸痛、牙疼、咽部緊縮感、後背疼痛、左肩疼痛、上腹疼痛,還包括胸悶憋氣,心慌心悸,頭痛出汗等等症狀。
每次持續約2-15分鐘,含服硝酸甘油可於2分鐘左右緩解,多於活動後加重。
這些症狀就是心肌缺血發作時常見的症狀。
如果這些症狀持續不緩解,那麼就是持續的心肌缺血就是心肌梗死,就會心肌壞死。
我們要詳細的判斷症狀,而不能根據一點胸悶憋氣或心前區疼痛就診斷心肌缺血,冠心病。
3、醫生如何判斷心肌缺血?
我們在醫院是如何判斷心肌缺血的,一個心血管醫生,要根據患者的表現+患者的心電圖來綜合判斷是不是心肌缺血。有時候還要結合患者的病史(以前有沒有冠心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有沒有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酗酒等等),藉助於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冠脈CTA、冠脈造影等等技術。
甚至對於有些心血管狹窄75%的臨界病變,雖然做了造影,我們用肉眼無法準確判斷要不要支架,有沒有心肌缺血,不得不根據更準確的技術:心臟血管內超聲及FFR來測量是不是真正的心肌缺血。
而不能隨隨便便根據一份心電圖或一點胸悶憋氣、胸痛等等表現就確診心肌缺血。
總之,心血管狹窄並不都是冠心病,只有大於50%才叫冠心病;並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有心肌缺血癥狀,當大於75%的狹窄在特定情況下才會發作心肌缺血;更不能簡單根據一份心電圖就判斷心肌缺血!
門診來了一位20來歲的小姑娘,說體檢的時候,做了一份心電圖,寫著心肌缺血,讓趕緊去大醫院看。
其實20歲女性,發生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因為女性本身再絕經前發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非常低,因為有雌激素保護;再者本身這麼年輕的人,冠心病發生率也很低。
王醫生問:您是怎麼不舒服?
小姑娘:沒有不舒服,就是心電圖寫著心肌缺血。
王醫生詳細詢問,小姑娘沒有家族史,父母爺爺奶奶都沒有明確的冠心病;自己也沒有任何不舒服或三高等情況,也不胖。聽診後也沒有任何雜音。只發現心電圖ST段有點低平,別的任何線索都沒有,根本不能診斷心肌缺血。
後來就告訴小姑娘放心,沒有什麼心肌缺血,該幹嘛幹嘛,注意健康生活就行,不用擔心!
在醫院或在網上,常常有很多朋友看病,說自己做了一份心電圖,就說他是心肌缺血,說他是冠心病,就讓長期服用藥物治療。
冠心病一旦診斷,患者就不得不長期服藥治療,這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體負擔和心理負壓力。
其實診斷心肌缺血絕對沒有那麼草率!
心肌缺血,簡單理解可以說就是冠心病(當然也有別的心臟病會引起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一種理解是心電圖的表現,另一種理解就是患者的表現。
1、心電圖判斷是不是心肌缺血?
心電圖是心血管醫生的好助手,我們可以根據心電圖的動態演變,也就是看到心電圖的變化,再結合症狀才能判斷是不是心肌缺血,而不能根據簡單的一份心電圖有心肌缺血就診斷冠心病。
啥意思呢?
你平時有一份心電圖,當您難受的時候再做一份心電圖,如果這兩份心電圖有明顯的改變,那麼這種心肌缺血的變化才有意義,而不能根據一份心電圖就說患者有心肌缺血。有人說,到醫院就不難受,心電圖也做不出來,醫生有辦法: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根據症狀等等都可以判斷。
特殊情況
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這時候可以根據一份心電圖來診斷心肌缺血。因為這時候是持續性的血管閉塞,心電圖可以明顯的表現出來心肌梗死心電圖的改變。但也必須結合症狀,而不是僅僅靠一份心電圖就診斷心肌梗死。
2、心肌缺血的症狀?
當心血管狹窄大於50%的時候,我們一般稱之為冠心病,但血管狹窄大於75%的時候,才可能出現心肌缺血的症狀。
當血管狹窄大於75%,當心率加快、勞累、勞動、運動、活動、寒冷刺激等等情況下,就會出現心肌缺血的症狀:
心前區疼痛、胸痛、牙疼、咽部緊縮感、後背疼痛、左肩疼痛、上腹疼痛,還包括胸悶憋氣,心慌心悸,頭痛出汗等等症狀。
每次持續約2-15分鐘,含服硝酸甘油可於2分鐘左右緩解,多於活動後加重。
這些症狀就是心肌缺血發作時常見的症狀。
如果這些症狀持續不緩解,那麼就是持續的心肌缺血就是心肌梗死,就會心肌壞死。
我們要詳細的判斷症狀,而不能根據一點胸悶憋氣或心前區疼痛就診斷心肌缺血,冠心病。
3、醫生如何判斷心肌缺血?
我們在醫院是如何判斷心肌缺血的,一個心血管醫生,要根據患者的表現+患者的心電圖來綜合判斷是不是心肌缺血。有時候還要結合患者的病史(以前有沒有冠心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有沒有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酗酒等等),藉助於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冠脈CTA、冠脈造影等等技術。
甚至對於有些心血管狹窄75%的臨界病變,雖然做了造影,我們用肉眼無法準確判斷要不要支架,有沒有心肌缺血,不得不根據更準確的技術:心臟血管內超聲及FFR來測量是不是真正的心肌缺血。
而不能隨隨便便根據一份心電圖或一點胸悶憋氣、胸痛等等表現就確診心肌缺血。
總之,心血管狹窄並不都是冠心病,只有大於50%才叫冠心病;並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有心肌缺血癥狀,當大於75%的狹窄在特定情況下才會發作心肌缺血;更不能簡單根據一份心電圖就判斷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