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跟著強哥學茶道
-
2 # 龍井茶痴
我聊考證的比較接近歷史的龍井茶,更不喜歡神話傳奇。龍井茶可以分成前龍井時期和龍井茶時期,因為很多人都被誤解了,西湖龍井的龍井茶炒法是清代雍正年間才出現的,在清代之前龍井茶的加工方法是和其他茶葉一樣的,唐代是煎茶,宋代是點茶,明代出現了散茶和撮泡法。
前龍井時期最有名的是陸羽和皎然論茶與辯才和蘇軾訪茶這兩段故事了,除了茶葉還對文學佛教也留下一段佳話。龍井茶時期最有名的是李衛翁隆盛茶號與乾隆下江南四上龍井題名賜匾留詩的故事了。
哪座山峰山峰出產極品龍井,我可以說一句以訛傳訛可以嗎?我不知道這位朋友有沒有到過龍井村的獅峰山,大家都知道獅峰龍井是西湖龍井中最好的 其實在獅峰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獅峰上半部分都是樹林,山頂並沒有茶葉,而且最好的茶葉都不在山頂,而是在山谷山坳,武夷巖茶中炒作天價我不喜歡,但是產地起來坑澗之間的茶葉才是最好的,龍井也是一樣真正的山頂都是樹林,好茶是在這些山峰之間的山谷山坳的,然後取了那個有名的山峰名字。
-
3 # 彭克榮老虎點茶
龍井茶俗名“旗槍”,在宋代叫“白雲茶”、“香林茶”、還有“茗山茶”。宋代林逋先生在孤山放鶴亭作《嘗茶次寄越僧靈皎》:白雲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穀雨春。靜試恰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瓶懸金粉師應有,箸點瓊花我自珍。清話幾時搔首後,願和松色勸三巡。公元1028年前,林和靖在春暖花開“穀雨春”時光,採“白雲峰下兩槍新”之茶,用“箸點瓊花”之技法,重現“湖上雪”景奇觀。是宋代文化中集時間、地點、製茶、點茶為一體的靜態人文印記。
我是強哥 我來回答
每款有名的茶都有個過硬的歷史故事。先說故事,再說茶。
西湖龍井清代乾隆年間,風調雨順,國力強盛。喜愛周遊天下的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來到美麗的南國名城—杭州。
當皇帝在眾多隨從的前呼後擁下來到獅峰山時,只見群山連綿,茶園飄香,鳥章間。秀美的採茶姑娘與山清水秀的西子湖一起構成了一道迷人的景緻,不禁使人想起蘇東坡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當興致勃勃的乾隆皇帝來到獅峰山下的胡公廟時,等候已久的老和尚恭恭敬敬的獻上最好的西湖龍井茶。只見精緻的茶盞內芽葉舒展,悄事品嚐,但覺得一股清香襲來,令人唇齒芬芳,亭亭玉立,碧綠的龍井茶在水中栩栩如生。沁人心脾。乾隆皇帝連聲稱讚:“好茶好茶!
興之所至,在眾人的陪同下,觀看了茶葉的採製過程。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
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
太后便茶,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日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
十八棵御茶”即由此而來。從此之後,這十八棵茶樹在當地茶農的精心培育下更加茁壯茂盛。
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區,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出產的龍井茶最佳。
有“獅”“龍”“雲”“虎”“梅”五品之稱。龍井茶的品質特點為色綠光潤,形似碗釘,勻直扁平,香高雋永,味爽鮮醇,湯澄碧翠,芽葉柔嫩。
因產區不同,品質略有不同,如獅峰所產龍井色澤黃綠,如糙米色,香高持久,味醇厚;梅家塢所產龍井色澤較綠潤,味鮮爽口。不敢說那座山頭最極品,只知道乾隆皇帝當時是摘的獅峰山的茶葉。
關注強哥 帶你一起領略茶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