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齊國一個姓國的很富有,宋國的一個姓向很貧窮,(姓向的)從宋國到齊國,請教他(致富)的方法,姓國的告訴他說:“我善於盜竊。一年就自給,兩年就自足,三年就大豐收,從此往後,施捨到的(全部的)鄉里鄰居。”
姓向的很開心,知道了他做盜賊的話,卻不知道他做盜賊的辦法,於是穿牆破室,手能碰到的、眼睛能看到的,沒有不拿的。沒多久,(就)人贓並獲被判罪,沒收了他祖輩的財產。姓向的認為姓國的在騙自己,就去埋怨他。姓國的說:“你是怎麼做盜賊的?”
姓向的說了自己(偷盜的)情況。姓國的說道:“哈哈!你偏離做盜賊的方法也太遠了吧?現在我告訴你吧。我聽說天有時,地有利,我偷盜天地的時利: 雲雨滋潤,山川孕育萬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長,生養我的莊稼,築我的牆,建我的房屋。
陸地上我盜禽獸,水裡我盜得 魚鱉,沒有一樣不是盜得的啊。所有莊稼、土地樹木、禽獸、魚鱉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盜天的 就沒有禍殃;而金玉珍寶、穀物錦緞財物,是別人聚集的(財物),哪是天所擁有的啊?你偷盜那些東西被判罪,怎麼 能怨恨(我)呢?”
字詞解釋:
(1) 之:到。
(2) 喻:明白。
(3) 探:拿,取。
(4)謬:欺騙。
(5)若:你。
(6)殖 :使…生長。
(7) 之:的。
(8) 穰:莊稼豐收,富足。
(9) 州閭:鄉里鄰居。
原文: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閭。”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桓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居之財。
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國氏曰:“若為盜若何?”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桓,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
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
出處: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列子的《列子·天瑞》。
擴充套件資料:
典故:
齊國的國氏非常富有,宋國的向氏非常貧窮。向氏從宋國到齊國,向國氏請教致富的方法。國氏告訴他說:“我善於偷盜。我開始偷盜時,一年就夠自用,二年便很富足,三年就家資豐收了。從此以後,我還施捨州里鄉親。”
向氏聽了非常高興。但他只理解了國氏偷盜的話,卻沒有了解國氏偷盜的方法。於是跳牆打洞,凡是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沒有一件不探取。沒過多久,便以盜竊來的贓物而被問罪,並被沒收了先前積蓄的財產。向氏認為國氏欺騙了自己,便去埋怨國氏。
國氏問:“你是怎樣偷盜的?”向氏敘說了他偷盜的情況。國氏說:“唉!你偷盜的方法竟然錯到了這種程度!現在來告訴你吧。我聽說天有季節性,地有利人處。我偷盜天的季節和地的利益,如雲雨的滋潤,山澤的特產,都用來生育我的禾苗,繁殖我的莊稼,夯築我的圍牆,建造我的房屋。
在陸地上偷盜禽獸,在水泊中偷盜魚鱉,沒有不偷盜的。這些禾苗、莊稼、土地、樹木、禽獸、魚鱉,都是天生出來的,難道是我所有的?然而我偷盜天的東西卻沒有災殃。至於金玉珍寶、谷布財物,是別人所積聚,哪裡是天給你的呢?
你偷盜它們而被問罪,能怨誰呢?”向氏十分迷惑,以為國氏又在欺騙自己了,於是到東郭先生那裡去請教。東郭先生說:“你全身的東西難道不都是偷盜來的嗎?偷盜陰陽中和之氣來成就你的生命,充塞你的形體,又何況身外之物,哪一樣不是偷盜來的呢?
誠然,天地和萬物都是不能完全分開的,把它們認作己有,都是糊塗的。國氏的偷盜,是公道,所以沒有災殃;你的偷盜,是私心,所以被問罪。其實,分別公私也是偷盜,不分別公私也是偷盜。但把公共的東西視為公共所有,把私人的東西視為私人所有,這是天地的德行。
釋義:齊國一個姓國的很富有,宋國的一個姓向很貧窮,(姓向的)從宋國到齊國,請教他(致富)的方法,姓國的告訴他說:“我善於盜竊。一年就自給,兩年就自足,三年就大豐收,從此往後,施捨到的(全部的)鄉里鄰居。”
姓向的很開心,知道了他做盜賊的話,卻不知道他做盜賊的辦法,於是穿牆破室,手能碰到的、眼睛能看到的,沒有不拿的。沒多久,(就)人贓並獲被判罪,沒收了他祖輩的財產。姓向的認為姓國的在騙自己,就去埋怨他。姓國的說:“你是怎麼做盜賊的?”
姓向的說了自己(偷盜的)情況。姓國的說道:“哈哈!你偏離做盜賊的方法也太遠了吧?現在我告訴你吧。我聽說天有時,地有利,我偷盜天地的時利: 雲雨滋潤,山川孕育萬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長,生養我的莊稼,築我的牆,建我的房屋。
陸地上我盜禽獸,水裡我盜得 魚鱉,沒有一樣不是盜得的啊。所有莊稼、土地樹木、禽獸、魚鱉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盜天的 就沒有禍殃;而金玉珍寶、穀物錦緞財物,是別人聚集的(財物),哪是天所擁有的啊?你偷盜那些東西被判罪,怎麼 能怨恨(我)呢?”
字詞解釋:
(1) 之:到。
(2) 喻:明白。
(3) 探:拿,取。
(4)謬:欺騙。
(5)若:你。
(6)殖 :使…生長。
(7) 之:的。
(8) 穰:莊稼豐收,富足。
(9) 州閭:鄉里鄰居。
原文: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閭。”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桓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居之財。
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國氏曰:“若為盜若何?”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桓,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
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
出處: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列子的《列子·天瑞》。
擴充套件資料:
典故:
齊國的國氏非常富有,宋國的向氏非常貧窮。向氏從宋國到齊國,向國氏請教致富的方法。國氏告訴他說:“我善於偷盜。我開始偷盜時,一年就夠自用,二年便很富足,三年就家資豐收了。從此以後,我還施捨州里鄉親。”
向氏聽了非常高興。但他只理解了國氏偷盜的話,卻沒有了解國氏偷盜的方法。於是跳牆打洞,凡是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沒有一件不探取。沒過多久,便以盜竊來的贓物而被問罪,並被沒收了先前積蓄的財產。向氏認為國氏欺騙了自己,便去埋怨國氏。
國氏問:“你是怎樣偷盜的?”向氏敘說了他偷盜的情況。國氏說:“唉!你偷盜的方法竟然錯到了這種程度!現在來告訴你吧。我聽說天有季節性,地有利人處。我偷盜天的季節和地的利益,如雲雨的滋潤,山澤的特產,都用來生育我的禾苗,繁殖我的莊稼,夯築我的圍牆,建造我的房屋。
在陸地上偷盜禽獸,在水泊中偷盜魚鱉,沒有不偷盜的。這些禾苗、莊稼、土地、樹木、禽獸、魚鱉,都是天生出來的,難道是我所有的?然而我偷盜天的東西卻沒有災殃。至於金玉珍寶、谷布財物,是別人所積聚,哪裡是天給你的呢?
你偷盜它們而被問罪,能怨誰呢?”向氏十分迷惑,以為國氏又在欺騙自己了,於是到東郭先生那裡去請教。東郭先生說:“你全身的東西難道不都是偷盜來的嗎?偷盜陰陽中和之氣來成就你的生命,充塞你的形體,又何況身外之物,哪一樣不是偷盜來的呢?
誠然,天地和萬物都是不能完全分開的,把它們認作己有,都是糊塗的。國氏的偷盜,是公道,所以沒有災殃;你的偷盜,是私心,所以被問罪。其實,分別公私也是偷盜,不分別公私也是偷盜。但把公共的東西視為公共所有,把私人的東西視為私人所有,這是天地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