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強黃不息
-
2 # 超凡博弈
唐代大儒孔穎達在他所寫的《五經正義》中記載了龍袍上繡有九條龍的來由:
“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
所以,龍和九五都是代指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皇帝是龍的化身,那麼皇帝的衣服——為此特製的龍袍上就繡有龍紋。一般情況下,大的龍紋繡有九條,這九條龍的位置各不相同,如前胸、後背及兩肩有四條正龍,前後衣襟則各繡有兩條行龍,還有一條龍繡在衣襟裡,此龍只有掀開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得到,因此龍袍這樣的圖文設計,無論前後看起來都是五條龍。
正好暗含著九五之尊之意,這也是為什麼皇帝的衣服被稱為龍袍的原因之一。另外,除繡有九條主龍外,龍袍上的雲領、腰部、袖口等處也繡有相對九龍體態較小的龍紋。並且龍袍下的斜擺排著許多稱為“水腳”的彎曲線條,而在水腳上還繡有眾多翻來滾去的白色波浪及高高挺立的山石寶物,這些都被稱為“海水江涯”,其蘊涵著“福山壽海、綿延不絕”的吉祥象徵,同時也隱喻“江山一統”、“萬世昇平”之意義。
總之,因為穿龍袍的人身份特殊的緣故,所以龍袍每個細節都有特別的含義。因為皇帝被認為是龍的化身,其身貴為龍體,把龍繡在衣服上代表他的位高權重,這不足為奇,不過中國曆代皇帝的龍袍上並非只繡龍紋,其實還有其他紋理的。
比如,清朝乾隆皇帝的龍袍就非常地卓爾不凡,他的袍上不但繡有龍紋,還繡以五彩雲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吉祥圖案。
龍袍上的五彩雲紋圖案是必繡的,因為它代表祥瑞之兆,又起襯托其他花紋的作用,順便提一下,五彩雲紋在古代的官服上也是常見的。
至於,其袍上的紅色蝙蝠紋即紅蝠,也是龍袍上常用的裝飾圖案,其發音與“洪福”相同,表示洪福齊天的意思。當然乾隆皇帝龍袍的下襬少不了繡著波濤翻滾的海浪以及挺立岩石的“海水江涯”水腳,這水腳寓意福山壽海。
龍袍是皇帝專有服飾,他人不得僭越。龍袍上因繡有龍紋而得名。龍袍為什麼要繡龍紋,並且繡九條?先要從龍說起。
龍是一種動物,但是這種動物原本不存在,而是華人臆造出來的神獸,由多種生物組合,其特徵是獸類的四腳,馬的毛,鬣的尾,鹿的腳,狗的爪,魚的鱗和須。傳說龍是一種可以通天的神獸,賦予龍上的是一種信仰觀念。於是龍逐漸成了神物、神靈,乃至成為了皇帝的象徵。龍形、龍圖、龍紋逐漸成了皇帝、皇權的代名詞。當龍紋被綴於服裝之上,裝飾皇室服飾之後,有龍紋的服飾也就成了皇帝專用的服飾紋樣。非皇室用龍紋乃是僭越,擅用龍紋要治罪,可能是死罪。《明史》明初功臣長興侯耿炳文頗得太祖器重,至洪武末年,諸公侯幾乎皆記載被殺,惟存二侯耿炳文與武定侯郭英。但在“燕王稱帝之明年,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龍鳳服飾,玉帶用紅鞓,僭妄不道。炳文懼,自殺。” 擅用龍紋則是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挑戰,是對皇權的藐視。
那麼又為什麼要繡九條龍,而不是十幾條?因為九在中國是最大數字,《易經》上說:“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屬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河洛書稱以五居中,以九為數之極,因此九五者,處於中者也,即天子也。九、五兩數,通常象徵著高貴,帝王之位,謂九五之尊。
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龍數一般為九條:前後身各三條,左右肩各一條,襟裡藏一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龍袍還鏽有“水腳”(下襬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
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也繡九條金龍。然而從影象及實物看,前後相加只有金龍八條,與文字對照尚缺一條。有人認為還有一條就是皇帝本身。其實這條龍紋被繡織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每件龍袍的實際繡龍數仍為九條,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見都是五條(兩肩之龍前後都能看到),與九五之數正好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