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的古詩有:
1、《憫農》 唐·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賞析:這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本詩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
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2、《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釋義:白天在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賞析:這首詩描寫農村初夏時節生活中的一個場景。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績”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裡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乾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後,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
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閒,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閒著。
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於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3、《鄉村四月》 宋·翁卷: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釋義: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閒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賞析: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今樂清市淡溪鎮)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與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4、《畲田調》 宋·王禹偁:北山種了種南山,相互力耕豈有偏。 願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釋義:種完了北山,再種南山,幫人耕地,怎麼能偏袒呢。希望這世間的人都像我一樣,這五湖四海,應該會少很多荒田。
賞析:這組詩不是以旁觀者而是以畲田勞動者的口吻創作的,因此表現了農民的真實心聲。
5、《歸園田居》 東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釋義: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裡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剷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溼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溼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揹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賞析:這首“種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個字的小空間裡,表達出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後躬耕勞動的情景。這首詩共分為兩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反映了作者躬耕勞動的生活,暗用楊惲詩意。
後四句是此詩的第二層,抒寫的則是作者經過生活的磨勵和對社會與人生深刻思索之後,對真善美理想的執著追求和與現實社會汙濁官場的決裂。
五一勞動節的古詩有:
1、《憫農》 唐·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賞析:這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本詩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
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2、《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釋義:白天在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賞析:這首詩描寫農村初夏時節生活中的一個場景。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績”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裡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乾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後,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
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閒,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閒著。
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於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3、《鄉村四月》 宋·翁卷: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釋義: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到了,沒有人閒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賞析: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今樂清市淡溪鎮)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與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4、《畲田調》 宋·王禹偁:北山種了種南山,相互力耕豈有偏。 願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釋義:種完了北山,再種南山,幫人耕地,怎麼能偏袒呢。希望這世間的人都像我一樣,這五湖四海,應該會少很多荒田。
賞析:這組詩不是以旁觀者而是以畲田勞動者的口吻創作的,因此表現了農民的真實心聲。
5、《歸園田居》 東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釋義: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裡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剷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溼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溼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揹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賞析:這首“種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個字的小空間裡,表達出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後躬耕勞動的情景。這首詩共分為兩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反映了作者躬耕勞動的生活,暗用楊惲詩意。
後四句是此詩的第二層,抒寫的則是作者經過生活的磨勵和對社會與人生深刻思索之後,對真善美理想的執著追求和與現實社會汙濁官場的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