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劉105751014

    山藥是藥嗎?和什麼搭配更能發揮作用?

    山藥是補氣藥。

    [代表方劑]山藥湯:山藥,黨參,白朮,茯苓,扁豆,陳皮,焦三仙。

    治:脾虛洩瀉,消化不良。

    (注意):惡甘遂

  • 2 # 一葉輕舟85

    應邀作答。山藥又叫淮山,肯定是常用中藥,沒有任何異議。自古以來均屬補益類補氣藥,又為藥食兩用品種。

    山藥為薯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薯蕷的塊根。主產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以乾燥塊根入藥。性味甘,平。歸肺、脾、腎經。功能:補脾養胃,益肺固腎,養陰生津。臨床常用於以下疾病:

    山藥原塊根圖

    1、脾胃氣虛常與人參、茯苓、白朮、甘草、扁豆、砂仁、黃芪等同用。

    2、帶下病常與白朮、蒼朮、前仁、苡仁、雞冠花、芡實、黃柏、牡蠣等同用。

    3、久咳勞嗽常與熟地、茯苓、五味子、玄參、貝母、白及、黃精、百合等同用。

    4、腎虛常與山茱萸、熟地、巴戟天、枸杞子、茯苓、淮牛膝等同用。陰虛加丹皮、石斛等;陽虛加附片、肉桂等。

    5、遺尿、尿頻常與山茱萸、益智仁、補骨脂、天台烏等同用。

    6、遺精滑遺常與芡實、龍骨、牡蠣、黨參、五味子、金櫻子等同用。

    7、消渴常與黃芪、知母、花粉、葛根、生地、石斛、麥冬、五味子等同用。

    8、小兒脾虛洩瀉常與黨參、白朮、扁豆、蓮子、茯苓、雞內金、甘草等同用。

    山藥飲片圖

    特點:一、山藥甘平和緩,不燥不膩,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滲溼止瀉。二、山藥質潤,微香甘澀,可健脾潤肺,益氣強陰,溫養肌肉,填精補腎,澀精止遺,為滋肺補腎之佳品。三、山藥甘澀而潤,能益脾氣生津液,補腎澀精強陰,具有肺潤精還,陰復熱退之功。四、《本經》評價:“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

    山藥植株圖

    常用量9一30克,入湯劑。單用力薄,需與相應藥物配伍使用為佳。山藥生品性潤多用於虛勞咳嗽、消渴;炒後兼澀,多用於洩瀉、帶下、遺精、遺尿。注意!山藥甘平質潤,兼能固澀,若脾虛溼盛,胸腹滿悶者當忌用。山藥主含粘液質、皂甙、尿囊素、精氨酸、澱粉酶、澱粉等。

  • 3 # 尋藝持久

    山藥,山藥,聽這名字就知是藥。山藥又叫白山藥,薯蕷。果實叫零餘子,性溫、味甘,功能主治與山藥略同。零餘子秋季採摘,用時打碎。

    刨採山藥要在霜降後葉枯黃時刨採,切除芽頭,去淨泥土,颳去外皮,用硫黃燻二十四小時,烘乾或曬乾。山藥性平味甘,能健脾。

    山藥除了藥用,還可用作繕食,作菜餚。

  • 4 # 中醫博士臧運華

    山藥以河南懷慶府的懷山藥最好,是道地藥材。可與生地、牛膝、甘菊、白蒺藜、五味子治肝腎虛怯;與扁豆、蓮肉、人參、白芍、茯苓、陳皮治療脾虛洩瀉

  • 5 # 馮門中醫工作室馮建偉

    山藥是一味中藥,生活中也經常吃,又名薯蕷,屬於藥食同源,治諸虛百損,益氣力,開心竅,益知慧,尤善止夢遺,健脾開胃,止瀉生精。

    與什麼搭配最好?

    要看需要它起到什麼治療作用。

    治虛損有薯蕷丸 薯蕷(三十分) 當歸 桂枝 曲 乾地黃 豆黃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參(七分) 芎藭 芍藥 白朮 麥門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膠(七分) 乾薑(三分) 白斂(二分) 防風(六分) 大棗(百枚,為膏)

    理脾止瀉有參苓白朮散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山藥 扁豆(去殼,薑汁浸炒,各一兩五錢) 甘草 桔梗 薏苡仁 蓮肉(各一兩)

    療腰痛強陰有六味地黃丸 熟地黃(八兩) 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淨肉) 牡丹皮 澤瀉 白茯苓(各三兩)

    《本草新編》謂山藥入手足太陰二髒,亦能入脾胃;山藥,乃心、肝、脾、肺、腎無經不如之藥,可君可臣,與治療哪方面的藥配伍,都能起相輔相成的作用。

    補益藥中宜生用,健脾宜炒用,合入養胃培元藥中,宜囫圇大者飯內蒸透。唯其性緩,需多用,難圖近功。

    另有與面同食,不能益人之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會計人員應當如何遵守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