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叭娛樂
-
2 # 查理舒服斯基
出家為僧是要剃度的,也就是要把頭髮給剃掉,這種習俗是佛教起源於印度的時候就存在的一種方法,在當時他們認為人的頭髮是人煩惱和一切慾望的根源,所以為了修行就要剃掉這三千煩惱絲。
但是後來佛教傳到中國,在保留原有的一些習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很多的形式,就比如出家可以剃度為僧,也可以帶髮修行,也就是所謂的俗家弟子。
電視劇中有些僧人也是滿頭的長髮,因為剃完頭髮還是會長出來,作為僧呂當然還得剃,這在佛教中有個說法就是,你的佛法修為不到,必須剃度修行,當你的佛法修為達到一定的境界的時候,就是所謂的無人相,無我相,這個境界的高僧是不需要在乎那些外在的東西的。
天龍八部中,玄慈跟虛竹說過一句話,“只要你有修佛之心,在家和出家都是一樣的” 這也足以說明對於真正的高僧來說,一些流於表面的東西在他們眼裡全是空。
-
3 # 鎦浪影視
金庸筆下的和尚,帶髮修行的原因,想到的有兩點吧。
一、潛心修行,不在乎外在的形式。
某和尚有句名言:“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天龍八部》中,掃地僧的武學修為極高,閒庭信步般的搞定“天龍四絕”,而且掃地僧的佛法,讓少林諸僧以及段譽等人歎為觀止。可是這樣的人物,很少出場,更不要說離開佛門半步了。
給人的感覺就是高深莫測,但又是一個外貌不揚的老人,拿著一把掃把。如果不出手,還以為是掃地的,老糊塗了,敢在眾多武林高手場中打掃,不知死活的老傢伙。
《天龍八部》的少室山大戰,掃地僧有說連自己的年齡都忘記了,只是隱隱約約記得來少林寺四十年以上。
二、半路出家的,紅塵未了。
古天樂版《神鵰俠侶》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其中一燈大師的造型令人記憶猶新,白髮白鬚小平頭,袈裟也與一般和尚不一樣。
在戲中的出場形象:身穿粗布僧袍,兩道長長的白眉從眼角垂了下來,慈眉善目,眉宇間雖隱含愁苦,但一番雍容華貴的神色。
一燈大師,俗名段智興,按照金庸原著,遁入空門前是南宋大理的皇帝,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人物,是《天龍八部》中主角大理段氏段譽之孫,段譽以六脈神劍享譽江湖。
後來,一燈大師因為和瑛姑、周伯通、裘千仞之間的恩怨,遁入空門,終成為一代高僧。
-
4 # 東北貓哥會養雞
主要是拍戲模式不一樣,
中國和世界其他大部分拍戲,演員是職業,不隸屬於某個部門,拿的報酬是按片子和自己角色水平計。拍戲時進入和劇組是湊到一期。劇組一段時間內集中一批人拍戲(湊一個檔期),演員專門在劇組內演一個角色。所以可以剃頭,減肥,增肥。
要是拍的是大投資電影就更厲害了,敬業演員會提前研究角色,為角色來增肌,鍛鍊,體驗生活等等。比如氣球人克里斯蒂安·貝爾。為了拍戲胖了瘦,瘦了胖……
比如吳京
進入軍隊和戰士同吃同住同訓練。
所以,行業內不喜歡扎戲的人,也就是同一時間段在好幾個組拍戲。互相影響拍攝進度,也無法進入角色。
然而香港電視劇是其中比較奇葩的一個。
演員大都是某電視臺的職工,無線,亞視等等。電視臺可能同時拍好幾部戲,演員按照電視臺安排,要在很多劇組內扮演角色,可能上午在一個組演和尚,下午去另個組演Quattroporte。因此,八九十年代香港清廷戲和和尚戲的男演員大部分都不剃頭。
當然也有例外,鹿鼎記裡,陳小春就剃頭了,也許因為山雞哥當時不需要跑別的片場吧。
-
5 # 蓋世楠爵
這個問題很簡單,沒必要長篇大論的回答。原因就是那時候港劇是輝煌時期。一個地點有好幾個劇組拍戲,有的演員在不同的劇組之間來回拍戲,這樣做就是節省的化妝的時間,一切都是為了效率。同時也是節省劇組拍戲的成本。
就和港劇裡的清朝戲一個道理,演員們都是把頭髮紮起來,而不是前面剃光。
回覆列表
內地演員是“計件工“(這個比喻不太恰當),拍一部戲給一部片酬,只要片酬可以,別說剃頭,抽脂、增肥人家都幹;香港演員是”合同工“(比喻不恰當自己懂吧),上午演和尚,你把頭剃了,下午要你演道士,帶假髮麼?不要好不好,就這點死工資,演員也有8小時之外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