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題主誤會王維了。

    也誤會王維對陶淵明的看法了。

    題主的問題裡少了一個字,不是《與魏士家書》,而是《與魏居士家書》。這是一封表面上拍馬屁而實際上挖大坑的書信。從信中看,這個魏居士是一名當朝的幕後權貴,勢力不凡,他想讓王維為自己服務,確切地說想讓王維給他工作,他需要王維的名聲。

    王維不想去,於是寫了這一封充滿技巧的信表示婉拒。

    信的開頭照例是一波接一波的滔天馬屁,這都是必然的鋪陳,沒有必要上升到諂媚的地步,古人寫信都是如此。

    “拍“完馬屁之後,王維為了讓自己的婉拒變得更“婉”,更安全,於是在信中採用了反襯的手法,巧妙地借用了四個典故。

    一是許由棄瓢,大意為,許由清貧無慾,口渴時,以手掬水而飲,行人可憐他,送他一個水瓢,許由將瓢掛在樹上,風吹瓢而發出聲音,許由認為聲音成為了煩憂,棄之。

    二是許由洗耳,大意為,天下皆知許由此人有節操,堯帝聞之,派使者尋許由欲禪讓與他。許由說要修心養性,不願做官,更不願聞此事,所以在水邊清洗耳朵。

    三是嵇康頓纓,典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大意為自己像一頭已經長大之鹿,如果被(官場)束縛,一定會四處亂跳,企圖掙脫繩索,而且會無比思念山林花草。

    四是陶潛乞食。典出自陶淵明《乞食詩》,大意為田地饑荒,為了活著不得不到別人家敲門請求施捨一些食物,吃完後說無以為報,只能來生報答云云。

    不難看出,這四個人都是隱士,名士,避世之人。而且還有一個共同點,都不想當官,並且因為不想當官而成為品性高潔的人!

    王維用了一種“負負得正”的辦法!

    隨後,王維筆鋒一轉,將這四件事都批評了一遍,

    說許由,耳朵不是停留聲音的地方(心才是),聲音也沒有汙染耳朵的途徑(心才是)。

    說嵇康,(一頭鹿)掙脫繩索和不再受到羈絆哪有什麼區別?而山林花草又

    和朝廷機會哪有區別?

    說陶潛,不願做官,解印歸田,結果還不是餓得去別人家要飯,而且因為要飯的次數有些多,所以才心生慚愧。

    因此,所有的批評在這封信裡都化為如下觀點

    他們的清高是假的!

    他們不當官是錯的!

    由此匯出一個結論,我王維是真的想當官!想為人民服務!想為你服務!而且舉了四個反面的例子做為證明!

    但是!

    僕年且六十,足力不強,上不能原本理體,裨補國朝;下不能殖貨聚谷,博施窮窘。偷祿苟活,誠罪人也。然才不出眾,德在人下,存亡去就,如九牛一毛耳。實非欲引尸祝以自助,求分謗於高賢也。

    這才是這封信真正的重點,我王維年紀大了,體力不支,而且對商業金融物流一竅不通,經濟又窮困更談不上普遍施與,只是拿著工資苟活的人罷了!而且德行有虧(指他曾經被叛軍抓去當官一事),所以,我很不重要,也不配當官,你找我當官就好像一個大廚師要拉一個祭司來幫忙一樣。

    真正的核心出來了!

    如果王維這個超級IP直接拒絕,顯然是不給領導面子。而且領導一定會認為王維是在拿喬,是清高,是像古代那些名士一樣不願同流合汙。而自己就是那個“汙”,為了顯示他的清高,把自己放在對立面。

    王維不想當官,就等同於罵自己是“汙”!

    因此,為了打消魏居士在自己拒絕後必然產生的這個想法,所以王維在信裡面舉了四個例子一一批評,而批評的原因就是

    我之所以拒絕您,不是因為清高,不是因為拿喬,更不是想做什麼隱居名士,而且是我真的不行!

    唉!

    哥四個兒,我真沒辦法,只好借你們四個人的名頭用一用,讓你們背個鍋,如果事情成了,我會在明月滿江的夜裡,為你們四個彈上一曲,聊表歉意。

    SORRY!

  • 2 # 艾山山

    陶淵明當時竟然不知道王國維雖然比王維更關心民生卻竟竟然然投湖自盡,後來陶淵明自慚得無以形容,尤慚愧難當於竟然曾經寫下過南山又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有蛐蛐怎麼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