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無敵稻花花開

    禮儀的概念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言語談吐及相應儀式等方面已約定俗成的規範方式,表現律己敬人的過程。或簡述為:約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行為規範。

      禮:本意是敬神,引申為敬意的通稱。主要是表示敬意的態度。儀:儀是禮的動作或方式,是外在形式。

      “禮”和“儀”既有區別又有聯絡。一方面,“禮”是內在的,是人們對自己、對他人尊重、敬意的態度;而“儀”是外在的,是人們透過一定的動作、形式等表現出來的“禮”。“禮”是“儀”的本質,“儀”是“禮”的現象。另一方面,“禮”和“儀”密不可分,即內在的“禮”只有以外在的“儀”的形式表現出來。只有“禮”和“儀”的完美形式結合並表現出來,才是完整的禮儀。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

      由於禮儀是社會、道德、習俗、宗教等方面人們行為的規範,所以它是人們文明程度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

      禮儀對個人而言,是一個人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禮儀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對人也是對己的尊重,這種尊重總是同人們的生活方式有機地、自然地、和諧地和毫不勉強地融合在一起,成為人們生活的行為規範。這種行為規範包含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也體現出整個社會的品行修養。

      禮儀的原則

      1.寬容的原則:即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理解寬容就是說要豁達大度,有氣量,不計較和不追究。具體表現為一種胸襟,一種容納意識和自控能力。吃虧是福。只有能吃虧者方能成就大事。

      2.敬人的原則:即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於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個人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千萬不要得罪小人。

      敬人就是尊敬他人,包括尊敬自己,維護個人乃至組織的形象。不可損人利己,這也是人的品格問題。

      3.自律的原則:這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

      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查。

      自律就是自我約束,按照禮儀規範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4.遵守的原則:在交際應酬中,每一位參與者都必須自覺、自願地遵守禮儀,用禮儀去規範自己在交往活動中的言行舉止。遵守的原則就是對行為主體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人格素質的基本體現。遵守禮儀規範,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確保交際活動達到預期的目標。

      5.適度的原則:應用禮儀時要注意把握分寸,認真得體。適度就是把握分寸。禮儀是一種程式規定,而程式自身就是一種“度”。禮儀無論是表示尊敬還是熱情都有一個“度”的問題,沒有“度”,施禮就可能進入誤區。

      6.真誠的原則:運用禮儀時,務必誠信無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真誠就是在交際過程中做到誠實守信,不虛偽、不做作。交際活動作為人與人之間資訊傳遞、情感交流、思想溝通的過程,如果缺乏真誠則不可能達到目的,更無法保證交際效果。

      7.從俗的原則:由於國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須堅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無人,自以為是。

      從俗就是指交往各方都應尊重相互之間的風俗、習慣,瞭解並尊重各自的禁忌,如果不注意禁忌,就會在交際中引起障礙和麻煩。

      8.平等的原則:平等是禮儀的核心,即尊重交往物件,以禮相待,對任何交往物件都必須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

      禮儀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一種平等的、彼此之間的相互對待關係的體現,其核心問題是尊重以及滿足相互之間獲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際活動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則,同時也要善於理解具體條件下對方的一些行為,不應過多地挑剔對方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好問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