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元好問是誰,總聽說過"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話吧,它就出自金未元初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說起元好問,他的祖上那可不得了,據傳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的兒子,其祖先跟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中,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所以才改姓元。
到了元好問的祖爺元春這一輩,應該還可以,做過團練史,相當於現在的縣武裝部部長。他爺爺元滋喜當過柔服丞,雖然我沒查到具體幹什麼的,至少相當於副縣長之類的吧。但到了他爹元德明這不行了,多次科舉不中,只好在家喝喝酒作作詩。
接下來擾說到元好問了,光聽名字就知道以後肯定成就不凡,不懂就問的人肯定差不到哪去。我猜想他出生時肯定只有小名,長到兩三歲時,兒童嘛,對什麼都好奇,開始對他爹問東問西的。那時候可沒有十萬個為什麼之類的書,估計他爹被問煩了,好問就好問吧,名字就此定下來了。
當然,光有一個好名字是不行的。就像現在一個人小時候叫愛國,長大了他未必就愛國。關健是人家元好問還是個神童,七歲就能作詩,十一歲就被翰林待讀學士路擇看中,開始教他讀書。路擇這個人別看不出名,可他乾的可是陪皇帝讀書的活兒,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幹的。到了十四歲,可能是元好問把路擇會的東西學完了,又換了個老師叫晉卿學,繼續深造。
到十六歲時元好問就參加了科舉考試,由於他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直接免了鄉里的考試,被推薦到縣上考試,結果卻落榜了。這次因為年齡小,沒經驗,也有情可原,可讓人大跌眼鏡是後面。接下來從十九歲到二十七歲,歷經四次考試仍然名落孫山。
直到三十二歲那年,他才考中,本來能當個縣長之類的官,沒想到被人汙陷,他一氣之下也沒去上任。直到三年後,經人推薦,他才進入了國史院編修,雖然這時他生活已經很艱苦,但總算有了份工作。
這下總該鬆口氣了吧!沒想到,更倒黴的事等著他呢!沒過多久,蒙古大軍把金國給滅了,元好問和當時不少官員被虜,押往了山東聊城,真是點兒太背了。
有人會說,你瞎叭叭了半天,咋還不到正題上,元好問的成就呢?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彆著急,這馬上就講到了。
被俘期間,他認為國家滅亡了但國家的歷史不能消失,與是把前朝文人名士的詩詞記錄下來,彙總成《中州集》。《中州集》不但是文學史上重要的文獻資料,也是金代歷史的寶貴史料。
說到這裡,就得鄭重介紹一下元好問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做為金代最著名的詩人,傑出的詩論家,元好問生逢金代後期的動亂時代,親身經歷了亡國的慘痛,他個人的遭遇與民族、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他的詩歌生動的展現了金、元交替時期的歷史畫卷。
在藝術上,元好問全面繼承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熟練掌握了各種詩體的藝術形式。從思想價值上來說,他對國家的滅亡、人民的遭遇不是一味的哀嘆悲泣,而是把悲壯的感情表現於雄闊的意境中。如"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北風烈烈悲笳發,渭水蕭蕭戰骨寒","紫氣已沉鬥牛夜,白雲空望帝鄉秋"等等,情感悲涼而骨力蒼勁,是元好問獨特的詩風。
另外,他的詩另外一個特點是具有歷史的洞察力,往往把對現實的情懷和對歷史的批判融合在一起。當年他被蒙古兵押解出京時作的《癸巳四月二十九日中》最後兩句:"興亡誰識天公意,留著青城閱古今!"當年金兵破宋,宋人在青城降金;而今蒙古人破金,金人又在青城降蒙。歷史的悲劇在同一地方重演,他在國家倫亡的悲憤中,也表達出了對金國滅亡的理性思考。
除了詩人,元好問還精於歷算、醫藥、書法、書畫鑑賞、佛道哲理等學問,他還是一位高明的文藝理論家、詩詞批評家,從他所編《中州集》的成就來看,說他是厲史學家也不為過。
雖然元好問不及唐朝三大詩有名,比不上唐宋八大家,但他繼承了前人的風格,在金代文學界絕對是成就最深,首屈一指的。
最後交待一下元好問被俘後的經歷。公元1239年,因為名氣太大,他被元世祖下詔入朝做官。但元好問並不想做官,在五十多歲回到了老家,隱居起來,潛心編著作品。公元1257年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如果你不知道元好問是誰,總聽說過"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話吧,它就出自金未元初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說起元好問,他的祖上那可不得了,據傳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的兒子,其祖先跟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中,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所以才改姓元。
到了元好問的祖爺元春這一輩,應該還可以,做過團練史,相當於現在的縣武裝部部長。他爺爺元滋喜當過柔服丞,雖然我沒查到具體幹什麼的,至少相當於副縣長之類的吧。但到了他爹元德明這不行了,多次科舉不中,只好在家喝喝酒作作詩。
接下來擾說到元好問了,光聽名字就知道以後肯定成就不凡,不懂就問的人肯定差不到哪去。我猜想他出生時肯定只有小名,長到兩三歲時,兒童嘛,對什麼都好奇,開始對他爹問東問西的。那時候可沒有十萬個為什麼之類的書,估計他爹被問煩了,好問就好問吧,名字就此定下來了。
當然,光有一個好名字是不行的。就像現在一個人小時候叫愛國,長大了他未必就愛國。關健是人家元好問還是個神童,七歲就能作詩,十一歲就被翰林待讀學士路擇看中,開始教他讀書。路擇這個人別看不出名,可他乾的可是陪皇帝讀書的活兒,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幹的。到了十四歲,可能是元好問把路擇會的東西學完了,又換了個老師叫晉卿學,繼續深造。
到十六歲時元好問就參加了科舉考試,由於他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直接免了鄉里的考試,被推薦到縣上考試,結果卻落榜了。這次因為年齡小,沒經驗,也有情可原,可讓人大跌眼鏡是後面。接下來從十九歲到二十七歲,歷經四次考試仍然名落孫山。
直到三十二歲那年,他才考中,本來能當個縣長之類的官,沒想到被人汙陷,他一氣之下也沒去上任。直到三年後,經人推薦,他才進入了國史院編修,雖然這時他生活已經很艱苦,但總算有了份工作。
這下總該鬆口氣了吧!沒想到,更倒黴的事等著他呢!沒過多久,蒙古大軍把金國給滅了,元好問和當時不少官員被虜,押往了山東聊城,真是點兒太背了。
有人會說,你瞎叭叭了半天,咋還不到正題上,元好問的成就呢?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彆著急,這馬上就講到了。
被俘期間,他認為國家滅亡了但國家的歷史不能消失,與是把前朝文人名士的詩詞記錄下來,彙總成《中州集》。《中州集》不但是文學史上重要的文獻資料,也是金代歷史的寶貴史料。
說到這裡,就得鄭重介紹一下元好問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做為金代最著名的詩人,傑出的詩論家,元好問生逢金代後期的動亂時代,親身經歷了亡國的慘痛,他個人的遭遇與民族、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他的詩歌生動的展現了金、元交替時期的歷史畫卷。
在藝術上,元好問全面繼承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熟練掌握了各種詩體的藝術形式。從思想價值上來說,他對國家的滅亡、人民的遭遇不是一味的哀嘆悲泣,而是把悲壯的感情表現於雄闊的意境中。如"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北風烈烈悲笳發,渭水蕭蕭戰骨寒","紫氣已沉鬥牛夜,白雲空望帝鄉秋"等等,情感悲涼而骨力蒼勁,是元好問獨特的詩風。
另外,他的詩另外一個特點是具有歷史的洞察力,往往把對現實的情懷和對歷史的批判融合在一起。當年他被蒙古兵押解出京時作的《癸巳四月二十九日中》最後兩句:"興亡誰識天公意,留著青城閱古今!"當年金兵破宋,宋人在青城降金;而今蒙古人破金,金人又在青城降蒙。歷史的悲劇在同一地方重演,他在國家倫亡的悲憤中,也表達出了對金國滅亡的理性思考。
除了詩人,元好問還精於歷算、醫藥、書法、書畫鑑賞、佛道哲理等學問,他還是一位高明的文藝理論家、詩詞批評家,從他所編《中州集》的成就來看,說他是厲史學家也不為過。
雖然元好問不及唐朝三大詩有名,比不上唐宋八大家,但他繼承了前人的風格,在金代文學界絕對是成就最深,首屈一指的。
最後交待一下元好問被俘後的經歷。公元1239年,因為名氣太大,他被元世祖下詔入朝做官。但元好問並不想做官,在五十多歲回到了老家,隱居起來,潛心編著作品。公元1257年去世,享年六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