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不吃涼的
有很多人長期胃不太好,吃到涼的東西胃就不舒服,胃脹、胃痛,甚至腹痛、腹瀉。所以有的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乾脆就不吃涼的東西,食物都是燒熟了、加熱的才吃,從來不會吃剛從冰箱裡拿出的食物,或者冷盤。
這當然是一種好習慣,因為寒涼的食物進入體內,需要調動你的身體能量去把它們加熱到你的體溫,才能消化,這個調動能量的過程,勢必要消耗自身的能量,對自身是一種損耗。本身胃腸能量弱的人,肯定就受不了了。
那腸胃不好的人,就一輩子與寒涼的食物無緣了嗎?也不一定。
中醫藥的優勢就在於,“君臣佐使”的搭配,可以在食物或藥物中加入其它一些物質,把一物的寒涼之性轉化為平性或者溫性。如果一定要吃寒性的食物,或者寒涼藥,可以加一些溫熱的食物、藥物來反佐,或者“中和”寒涼之性。
最典型的就是我們吃螃蟹的時候,螃蟹是寒性的,所以,服務周到的賣螃蟹的商家會同時給你一些生薑和紫蘇。生薑和紫蘇都是溫熱性的,正好可以反佐、中和螃蟹的寒性,讓螃蟹不至於那麼涼。
螃蟹配紫蘇
《紅樓夢》裡寫到過,大觀園裡賈寶玉他們吃螃蟹的時候,會喝點紹興黃酒,黃酒是溫熱的,就可以平衡螃蟹的寒性。但有一個人例外,就是林黛玉。林黛玉身體太弱了,胃口也差,吃了一口螃蟹以後就覺得心口窩疼,即使有黃酒,她還是受不了。黃酒的溫性對林黛玉來說,已經不足以平衡螃蟹的寒性。所以賈寶玉說,給她弄點兒合歡皮的酒。
合歡皮泡酒是燒酒,比黃酒更熱,一般情況下喝,可能會燒心,但是用來配寒性的螃蟹,對於本身脾胃虛寒的林黛玉說,就正好了。
林黛玉
再比如子,很多人一喝牛奶就過敏,導致肚子脹、打嗝、放屁、拉肚子,西醫說是乳糖不耐受,缺乳糖酶。中醫則是講牛奶和雞蛋是較為陰寒難以消化的物質,蛋白質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消化。越不容易消化的物質,越需要消化酶。
但其實,你身體裡有酶,但酶的活性需要溫度,但你的胃腸溫度不夠,它沒法工作。
怎麼辦呢?可以在牛奶裡面加點熱性的中藥,把它的陰寒化一下,比如加點乾薑、肉桂或蓽茇。在廣東有一種奶叫叫姜撞奶,要把薑汁跟奶混到一起吃。
姜撞奶
如果你拿著熱性的中藥,如蓽撥和肉桂煮奶,或者用乾薑,甚至比干姜更厲害的高良薑煮牛奶喝,肯定不會拉肚子(但味道可能就會有點怪)。
這就像有些人對雞蛋過敏,吃煮雞蛋過敏,吃炒雞蛋就不過敏。要是在炒雞蛋裡再放點蔥花和韭菜,就更不過敏了。這就是古人講的“食物的調和”。
還有人會用八角的溫性來中和豬肉的涼性。相反,懂得做菜的人,做羊肉的時候切忌放八角。因為這樣會熱上加熱,而且做出來還不好吃。
所以,胃不好的人,不見得不能吃涼的,只要把“不能吃涼的”的原理搞清楚,自己是哪種型別的胃病搞清楚,而且注意食物和藥物的寒熱搭配,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吃東西了。
已經脹氣了,輕一些的,吃完了多去散散步,走一走,用一邊抖一邊用手背輕按胃部,促進胃腸蠕動。用熱水袋或者暖和的東西,敷一下胃部,也可以對胃脘部做一下艾灸。
重一些的,可以吃點健胃消食的藥,也可以吃點山楂類食物,促進一下消化。
最後,作為中醫藥從業者,仍然建議能把東西溫著吃,就不要冷著吃。原因前面也說了,涼的東西還需要調動你的身體能量去把它們加熱到你的體溫,這個調動能量的過程也是一種慢性的消耗。
方法一:不吃涼的
有很多人長期胃不太好,吃到涼的東西胃就不舒服,胃脹、胃痛,甚至腹痛、腹瀉。所以有的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乾脆就不吃涼的東西,食物都是燒熟了、加熱的才吃,從來不會吃剛從冰箱裡拿出的食物,或者冷盤。
這當然是一種好習慣,因為寒涼的食物進入體內,需要調動你的身體能量去把它們加熱到你的體溫,才能消化,這個調動能量的過程,勢必要消耗自身的能量,對自身是一種損耗。本身胃腸能量弱的人,肯定就受不了了。
那腸胃不好的人,就一輩子與寒涼的食物無緣了嗎?也不一定。
方法二:搭配溫性食物吃中醫藥的優勢就在於,“君臣佐使”的搭配,可以在食物或藥物中加入其它一些物質,把一物的寒涼之性轉化為平性或者溫性。如果一定要吃寒性的食物,或者寒涼藥,可以加一些溫熱的食物、藥物來反佐,或者“中和”寒涼之性。
最典型的就是我們吃螃蟹的時候,螃蟹是寒性的,所以,服務周到的賣螃蟹的商家會同時給你一些生薑和紫蘇。生薑和紫蘇都是溫熱性的,正好可以反佐、中和螃蟹的寒性,讓螃蟹不至於那麼涼。
螃蟹配紫蘇
《紅樓夢》裡寫到過,大觀園裡賈寶玉他們吃螃蟹的時候,會喝點紹興黃酒,黃酒是溫熱的,就可以平衡螃蟹的寒性。但有一個人例外,就是林黛玉。林黛玉身體太弱了,胃口也差,吃了一口螃蟹以後就覺得心口窩疼,即使有黃酒,她還是受不了。黃酒的溫性對林黛玉來說,已經不足以平衡螃蟹的寒性。所以賈寶玉說,給她弄點兒合歡皮的酒。
合歡皮泡酒是燒酒,比黃酒更熱,一般情況下喝,可能會燒心,但是用來配寒性的螃蟹,對於本身脾胃虛寒的林黛玉說,就正好了。
林黛玉
再比如子,很多人一喝牛奶就過敏,導致肚子脹、打嗝、放屁、拉肚子,西醫說是乳糖不耐受,缺乳糖酶。中醫則是講牛奶和雞蛋是較為陰寒難以消化的物質,蛋白質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消化。越不容易消化的物質,越需要消化酶。
但其實,你身體裡有酶,但酶的活性需要溫度,但你的胃腸溫度不夠,它沒法工作。
怎麼辦呢?可以在牛奶裡面加點熱性的中藥,把它的陰寒化一下,比如加點乾薑、肉桂或蓽茇。在廣東有一種奶叫叫姜撞奶,要把薑汁跟奶混到一起吃。
姜撞奶
如果你拿著熱性的中藥,如蓽撥和肉桂煮奶,或者用乾薑,甚至比干姜更厲害的高良薑煮牛奶喝,肯定不會拉肚子(但味道可能就會有點怪)。
這就像有些人對雞蛋過敏,吃煮雞蛋過敏,吃炒雞蛋就不過敏。要是在炒雞蛋裡再放點蔥花和韭菜,就更不過敏了。這就是古人講的“食物的調和”。
還有人會用八角的溫性來中和豬肉的涼性。相反,懂得做菜的人,做羊肉的時候切忌放八角。因為這樣會熱上加熱,而且做出來還不好吃。
所以,胃不好的人,不見得不能吃涼的,只要把“不能吃涼的”的原理搞清楚,自己是哪種型別的胃病搞清楚,而且注意食物和藥物的寒熱搭配,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吃東西了。
已經脹氣了怎麼辦?已經脹氣了,輕一些的,吃完了多去散散步,走一走,用一邊抖一邊用手背輕按胃部,促進胃腸蠕動。用熱水袋或者暖和的東西,敷一下胃部,也可以對胃脘部做一下艾灸。
重一些的,可以吃點健胃消食的藥,也可以吃點山楂類食物,促進一下消化。
最後,作為中醫藥從業者,仍然建議能把東西溫著吃,就不要冷著吃。原因前面也說了,涼的東西還需要調動你的身體能量去把它們加熱到你的體溫,這個調動能量的過程也是一種慢性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