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帕加索斯的森林
-
2 # 醫生小能手
非凍結傷
凍瘡多發生在肢體末端,耳,鼻等處,在長江流域比北方多見。系手或足,長時間(一般在12小時以上)暴露在寒冷(1–10℃),潮溼條件所致,其發生可能因低溫,潮溼的作用使血管處於長時間收縮或痙攣狀態,繼而發生血管持續擴張,血液瘀滯,血細胞和體液外滲,區域性滲液,淤血,水腫等。有的毛細血管甚至小動,靜脈受損後發生血栓。嚴重者可出現水泡,面板壞死。
足,手等部位常見常有個體易發因素,易復發,可能與患病後區域性面板抵抗力降低有關。(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心裡覺得不冷,但是手腳,耳朵已受凍,所以冬天注意保暖)預防
冬季在野外勞動,執勤時,應有防寒,防水服裝,患過凍瘡者,特別是兒童在寒冷季節應注意手,足,耳等的保暖,並可塗擦防凍瘡霜劑。發生凍瘡後區域性面板,胃糜爛者,可塗凍瘡膏,每日溼敷數次。有糜爛或潰瘍者可用含抗菌藥和皮質甾的軟膏。也可用凍瘡膏。
凍結性凍傷
人體接觸冰點以下的低溫,例如野外遇暴風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時不慎樹到製冷劑損傷等。
人體區域性接觸冰點以下低溫時,發生強烈的血管收縮反應。
臨床表現
1°損傷在表皮。受凍面板紅腫,充血,自覺熱,癢或灼痛。症狀多在數日後消失。
2°損傷達真皮層。除1°症狀以外紅腫更顯,伴有水皰,皰內為血清樣液,有時可為血性。區域性疼痛較劇,但感覺遲鈍,對,真是冷熱感覺消失。
3°損傷達全皮層,嚴重者可深至皮下組織,肌肉,骨骼,甚至時整個肢體壞死
治療
急救和復溫 迅速脫離低溫環境和冰凍物體。
迅速復溫是急救的關鍵,但勿用火爐烘烤。 -
3 # 生命召集令
在冬季,尤其是在北方,由於天氣比較寒冷,很多人會長凍瘡,常常分佈於四肢末梢、耳朵及面頰等部位。長凍瘡時會出現水腫、瘙癢、紅斑等,嚴重時會出現裂口、出血、潰爛等表現。不僅如此,得過凍瘡的人只要一到寒冷季節就容易出現凍瘡反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如何預防和治療凍瘡呢?
凍瘡其實就是區域性的一種炎症,由於在溫度低時四肢末梢的血管收縮,靜脈迴流不暢,血行緩慢,出現區域性水腫、紅斑等炎症表現。四肢末梢和麵部由於位置距離心臟較遠,血液供應較差,所以在這些部位比較容易發生凍瘡。發生過凍瘡的部位一遇到寒冷天氣也容易復發,因為損傷後該部位新建立的微迴圈不如以前好,另外發生凍瘡後會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於血管組織中,一遇到寒冷天氣刺激免疫複合物產生免疫反應,形成凍瘡。所以得過凍瘡的人凍瘡容易反覆發作。
要預防凍瘡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注意保暖,凍瘡主要是由於寒冷誘發的,所以保暖很重要,在室外溫度低時可以戴上手套、帽子,穿上比較厚的鞋子,保證末梢的血液執行良好,這樣就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經常熱水洗臉、泡腳,也可以加用活血、化瘀、散寒的中藥,比如生薑、紅花等促進血液迴圈。加強體育鍛煉,多運動能增強體質,增強自身禦寒能力,還能加快血液迴圈。
本期答主:張曉玉,醫學碩士
回覆列表
有些朋友因為之前長過凍瘡,痊癒後卻又反覆發作,這種凍瘡被稱為“習慣性凍瘡”。他會反覆發作是因為患者體內有凍瘡的遺留物——免疫複合物。在冬天,當身體區域性外露於並持續低溫時,這種複合物會形成區域性免疫反應而誘發凍瘡。這就是為什麼凍瘡可連續數年在同一部位反覆發作的根本原因。通常冬天手腳冰冷、面板表溫比常人低的兒童,少年,婦女,也更容易發生凍瘡。四肢手腳血液迴圈不良,身體缺少運動、飲食營養不均、貧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都是凍瘡發生的誘因。凍瘡主要是寒冷與潮溼,部分高發人群與個人體質及生活方式相關,入冬前做好預防工作,外門戴好防寒手套,圍巾,避免面板長期暴露於寒冷環境中。多運動,少菸酒,均衡飲食,避免長時間坐立,提高身體抗寒能力。穿寬鬆棉襪可以防潮去溼,保持足部乾燥,能有效防止凍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