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貴港明哥
-
2 # 晴格格在東北
你好,我是晴格格,杜仲是非常珍貴的藥材,下面就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杜仲的主要功能就是滋補,對於肝臟功能和腎功能比較虛弱的人來說就是一劑良藥,同時杜仲還有安胎的作用,古代皇宮妃嬪安胎會用到這味藥材,平常的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的,足見杜仲的珍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種植技術的發展,杜仲已經開始了人工種植,這種真貴的藥材,正在變得平民化。
種植杜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種子處理:杜仲可以進行兩季播種,也就是春天和秋天,如果把杜仲的種子直接進行播種,發芽速度和後期的生長速度都是很慢的,通常在播種以前會把杜仲的種子放在40-50攝氏度的熱水裡進行燙種,大約5-6個小時以後把杜仲的種子撈出,放到冷水裡浸泡半個小時,然後再放到熱水裡,按這個方法持續做2-3遍以後把杜仲的種子撈出,最後把杜仲的種子和沙子和藥劑進行攪拌放到適合種子發芽的溫度下進行催芽,如果溫度不夠可以蓋上一層薄膜保溫,等到杜仲的種子基本都冒出嫩芽就可以播種了,這樣大大提高了杜仲的成活率。
2. 種植密度:杜仲和其它藥材不一樣,杜仲可以連續存活很多年,而且會越長越大,在種植杜仲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杜仲以後長大後所需要的空間,這樣既可以使杜仲更好的生長,同時也減去了後期因為密度太大需要移栽的工作任務。通常種植的間隔是行與行之間間隔3米,株與株之間間隔2米。
3. 肥水管理:為了能夠更好的排灌,在種植杜仲的時候會先起好水溝,杜仲的第一次澆水就是在播種的時候,需要把土地澆透,這樣可以使杜仲快速的發芽,第二次澆水是在定植以後1周之內,因為定植的時候有一些是透過移栽的方式,所以為了保證全部成活就必須要澆水,提供給杜仲充足的水分,同時在這個時期也需要進行第一次追肥,杜仲的生長所需的肥料通常偏向於有機肥,這樣才能使杜仲生長的更好,其它肥料對杜仲沒有特別大的作用。其次是等到杜仲發育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會開花,所以這個時候也需要澆水和施肥,施肥的方式主要是噴施。每次採收完以後一定要施肥,這樣才能是杜仲在第二年有更高的產量。
4. 病害防治:杜仲發病通常是在幼苗時期,等到5年以後就很少發病了,所以在杜仲的幼苗時期要加強對杜仲的防預措施。主要的病症是立枯病和根腐病,根腐病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直接導致杜整株死亡,而立枯病初期的症狀表現為有少量的枝葉出現枯萎的現象,嚴重的時候也會導致杜仲整株枯萎,如果病害沒有做好充分的防預措施和準備,那麼杜仲產量就很悽慘。
5. 採收方式:杜仲的採收有三種方式,杜仲既可以採收果實,又可以採收花朵,還可以採收樹皮,最常用的就是杜仲它的樹皮。花和果實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盛開和成熟,採收樹皮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不能過早的採收樹皮,因為過早採收的樹皮沒有多大的藥效,屬於殘次品,也沒什麼利用價值,所以通常儘可能的晚一點,但是也不能太晚剝皮,因為如果冬天才剝皮,那麼杜仲就會被凍死。
6. 養護方式:在採收以後需要對杜仲進行養護,這樣可以延長杜仲的使用壽命,以及在第二年的時候還可以獲得很好的產量。在採收完杜仲的花和果實以後,需要給杜仲澆水和施肥,保持充足的養分供杜仲生長,其次就是在杜仲剝皮以後,杜仲很容易發生病害,同時也會吸引很多的害蟲,所以在杜仲剝完皮以後,需要給杜仲噴上一層藥劑,保護杜仲的樹枝不要被害蟲傷害。如果杜仲剝皮的時間比較晚,到了冬天還沒有長出新的樹皮,需要給杜仲裹上一層塑膠薄膜,保持溫度,以免杜仲被凍傷。
回覆列表
杜仲造林密度要合理,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豐產林以 後的群體結構好壞及生產力的高低。密度過小會造成對土地 的浪費;密度過大會造成樹木個體之間對光照及水分、養分的 激烈競爭,增加無效消耗,影響樹木的生長,使樹木高徑比偏 大。
密度過大使林內黑暗潮溼,會導致各櫨病害的發生。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據經營目的和立地條件來確定。喬 木作業方式,一般株行距為2米x2米;矮林作業方式,一般 株行距1。5米x2米;頭木林作業方式,一般株行距3米x4 米。
生產上以2米x2米的密度較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