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花頌west
-
2 # 小酌體育
您所說的這個規定,最早就是“砍鯊戰術”(又叫砍人戰術規則),是針對對大鯊魚沙奎爾•奧尼爾的無人犯規而制定的。
2016-2017賽季之前的規定是在第四節比賽(或者每一次加時賽中)的最後兩分鐘內,對無球隊員故意犯規時,所在球隊可以得到一罰一擲的權力。規定中只涉及到了最後一節,卻沒有限制其他節次的犯規,所以,讓有些球隊有機可乘。
而到了2016年7月13日,NBA高層經過最終商討,改變了現有的砍人戰術規則。新規則規定,將原來最後兩分鐘對無球隊員的犯規,擴充套件到了每一節當中,也就是每一節最後兩分鐘都不可採用砍人戰術規則,如果使用,同樣所在球隊進行一罰一擲。此規定在2016-2017賽季正式實施。
其實,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每節都用大量的砍人戰術,而只是被犯規的隊員去罰球,罰球準還可以,如果不準,那豈不是很糟糕。如果總是採用砍人戰術規則,那麼NBA的觀賞性會大大降低!
-
3 # 天才黃油手
這項規定最早是針對“砍鯊戰術”所制定的,聯盟規定比賽最後2分鐘,對一名無球球員犯規,被犯規者不僅會得到罰球機會,而且他的球隊還將擁有球權。 其實類似“砍鯊戰術”最早是運用在張伯倫身上的,那時叫做“砍張戰術”,主要針對那些攻擊力很強,但罰球很差的球員。後來,對那些沒有進攻能力,同時罰球也差的球員也使用這種戰術,不過奧尼爾是這一戰術的溫床,讓這一戰術被髮揚光大。沒辦法,聯盟只好修改規則。 到了15-16賽季,“砍鯊戰術”愈演愈烈,各隊爭相效仿,大家都在用,憑什麼我不用?搞得像霍華德、小喬丹等甚至都不敢進場,和對方球員玩起了躲貓貓,本來罰球就不準,壓力一大,命中率就更不用說了(想必每次站到罰球線前,他們都感受到了無盡的惡意)。開始還是在落後追分時用,到後來,某些教練在一開場就使用,嚴重影響了比賽的觀賞性(不過我看有些球迷看得很歡啊)。
2016年7月13日,聯盟只好重新修改規則,新賽季,對砍鯊戰術進行更進一步的限制:每節的最後兩分鐘都將作為這一戰術的限制時間,即被使用方將獲得一罰一擲的機會。這才拯救了一批快要得球恐懼症的球員,他們又可以快樂的打球了。
回覆列表
2016年7月13日NBA官方宣佈,在新賽季將對在比賽最後兩分鐘犯規的一方加大處罰的力度,被犯規的球隊將執行兩次罰球,並且繼續擁有球權。以往的砍鯊戰術(砍霍戰術)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個改革起源於砍鯊戰術,是前小牛主教練老尼爾森發明,即採用犯規戰術針對罰球不準的奧尼爾,減少奧尼爾內線投籃,增加他的罰籃機會,因為巔峰時期的奧尼爾只要可以籃下接球就非常地有威脅,所以要利用奧尼爾罰球不準的特點讓他罰球。後來這一戰術用到了對付罰籃不準的的球員。改變規則之後那麼有好處的就是罰球命中率特別低的球員了,像德拉蒙德、小喬丹和霍華德這些罰球命中率低的中鋒等等。這些都是為了保證NBA比賽的連續性跟觀賞性而做出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