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014年、2015年伴隨著移動支付的快速成長。共享領域掀起了狂潮,中國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共享單車被很多人成為為現今社會的四大發明。
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還有共享大夫,共享衣櫥,隨著資本的介入,一時間各類專案披上了“共享”的外衣,彷彿一切都美好了,可以一飛沖天,共享不但成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更變成大家口中的時髦話題。有些資本錯過了共享汽車的,試圖在共享單車領域尋找空間,但共享汽車畢竟是輕資產,如滴滴、快車(已經合併)。
什麼叫共享單車?我自己有一輛車,自己不用,放在路邊給你用,順便收你點錢,這就叫共享。
我們在各個城市的街頭所見,以摩拜為例,其實這些單車不是共享,而是一種租賃服務。很多人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摩拜身上了,哈羅身上了,小黃車OFO身上了,這些都是可笑的,荒謬的,這些根本不是共享。
狂飆突起的共享經濟,後遺症也愈發突顯。一味燒錢難續命,盈利模式不明晰,社會資源遭浪費,短短三四年的洗牌,悟空、酷騎、小藍等品牌紛紛消失,彩虹色的單車作為資本的寵兒,卻也逃不過黯然離場的結局。剩下的頭部玩家似乎也在夾縫求生。資本潮起潮落,共享經濟的下半場還能怎麼玩。
我是反對共享單車模式的,但我支援共享經濟,支援共享模式為社會為經濟為老百姓創造更多的價值。
第一個運輸行業——滿幫集團
滿幫是一個物流企業,其在2017年已經覆蓋全國315個城市,認證車輛有400萬輛,貨主是100萬個,日成交25萬單,彙集了全國95%的貨物資訊。還有78%的重卡運力,成為全球最大的整車運力排程平臺。過去90%的車主,買了卡車之後,按照個人關係或者朋友拉拉生意或者過去的資源等等幫你拉貨。問題是什麼?返程是空車,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那麼透過像滿幫這樣的共享平臺,能夠將很多車主浪費的資源提供給別人所用。那麼這個所謂的運輸方面的共享平臺,就一定能夠創造效率的提升,創造價值的提升,這才是價值的來源。相信很多車主透過這個平臺行駛里程增加了,找貨的時間縮短了,月承運次數增加了,業務量增加創造出價值。效率提升就能創造價值,我想這是共享經濟最大的意義。
提供運力服務的一個產品,在這種各個經濟需求畢竟分散的情況下,如果能夠集中起來,其實效率是最高的,我們要把各個散的需求收集起來以後,用我們的演算法去把這些需求匹配號。如何為使用者創造價值,使用權的共享,其實更應該上升到收益權的共享。
第二個是製造業——瀋陽機床,共享機床(機器裝置本身的共享)
智慧數控機床,通常都只能用大概一半的時間,很多時候都是空下來,如果很多工廠都用買的,那麼無非增加了非常大的裝置成本,維修成本。
很多工廠它不必買,它只是偶爾用一下,這個時候就可以拿出來共享了。那麼去年就聯網了5000多臺智慧機床,為客戶提供了35萬小時的服務,累計訂單達到了5511單,這只是其中一個機器裝置,我們還有非常多的機器裝置可以共享,比如說叉車,在整個工業區裡面,每家工廠都有自己的叉車,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你不如就把你的叉車拿出來。
中國的製造業有24萬億的產值。共享之後成本大幅度降低,將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中國從先秦以來就有這樣一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所有的共享當中,大家試圖都想讓大家平均起來,哪有那麼多的平局,物權不是自己的,物權其實有時候是在流動的這樣一個過程中,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一直用共享的這種泡泡,去把所有的水洗一遍,你看起來是洗乾的手,其實可能只是洗乾的肥皂,而這個肥皂倒到水裡仍然是髒的。
共享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利益分配的原則,當你運氣不好的時候,每個人說先把我的押金退回來,為什麼這個時候他跟你不共享了呢?因為他說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覺得所有美好的共享都要注意“不患寡而患不均”。
2013年、2014年、2015年伴隨著移動支付的快速成長。共享領域掀起了狂潮,中國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共享單車被很多人成為為現今社會的四大發明。
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還有共享大夫,共享衣櫥,隨著資本的介入,一時間各類專案披上了“共享”的外衣,彷彿一切都美好了,可以一飛沖天,共享不但成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更變成大家口中的時髦話題。有些資本錯過了共享汽車的,試圖在共享單車領域尋找空間,但共享汽車畢竟是輕資產,如滴滴、快車(已經合併)。
什麼叫共享單車?我自己有一輛車,自己不用,放在路邊給你用,順便收你點錢,這就叫共享。
我們在各個城市的街頭所見,以摩拜為例,其實這些單車不是共享,而是一種租賃服務。很多人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摩拜身上了,哈羅身上了,小黃車OFO身上了,這些都是可笑的,荒謬的,這些根本不是共享。
狂飆突起的共享經濟,後遺症也愈發突顯。一味燒錢難續命,盈利模式不明晰,社會資源遭浪費,短短三四年的洗牌,悟空、酷騎、小藍等品牌紛紛消失,彩虹色的單車作為資本的寵兒,卻也逃不過黯然離場的結局。剩下的頭部玩家似乎也在夾縫求生。資本潮起潮落,共享經濟的下半場還能怎麼玩。
我是反對共享單車模式的,但我支援共享經濟,支援共享模式為社會為經濟為老百姓創造更多的價值。
第一個運輸行業——滿幫集團
滿幫是一個物流企業,其在2017年已經覆蓋全國315個城市,認證車輛有400萬輛,貨主是100萬個,日成交25萬單,彙集了全國95%的貨物資訊。還有78%的重卡運力,成為全球最大的整車運力排程平臺。過去90%的車主,買了卡車之後,按照個人關係或者朋友拉拉生意或者過去的資源等等幫你拉貨。問題是什麼?返程是空車,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那麼透過像滿幫這樣的共享平臺,能夠將很多車主浪費的資源提供給別人所用。那麼這個所謂的運輸方面的共享平臺,就一定能夠創造效率的提升,創造價值的提升,這才是價值的來源。相信很多車主透過這個平臺行駛里程增加了,找貨的時間縮短了,月承運次數增加了,業務量增加創造出價值。效率提升就能創造價值,我想這是共享經濟最大的意義。
提供運力服務的一個產品,在這種各個經濟需求畢竟分散的情況下,如果能夠集中起來,其實效率是最高的,我們要把各個散的需求收集起來以後,用我們的演算法去把這些需求匹配號。如何為使用者創造價值,使用權的共享,其實更應該上升到收益權的共享。
第二個是製造業——瀋陽機床,共享機床(機器裝置本身的共享)
智慧數控機床,通常都只能用大概一半的時間,很多時候都是空下來,如果很多工廠都用買的,那麼無非增加了非常大的裝置成本,維修成本。
很多工廠它不必買,它只是偶爾用一下,這個時候就可以拿出來共享了。那麼去年就聯網了5000多臺智慧機床,為客戶提供了35萬小時的服務,累計訂單達到了5511單,這只是其中一個機器裝置,我們還有非常多的機器裝置可以共享,比如說叉車,在整個工業區裡面,每家工廠都有自己的叉車,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你不如就把你的叉車拿出來。
中國的製造業有24萬億的產值。共享之後成本大幅度降低,將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中國從先秦以來就有這樣一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所有的共享當中,大家試圖都想讓大家平均起來,哪有那麼多的平局,物權不是自己的,物權其實有時候是在流動的這樣一個過程中,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一直用共享的這種泡泡,去把所有的水洗一遍,你看起來是洗乾的手,其實可能只是洗乾的肥皂,而這個肥皂倒到水裡仍然是髒的。
共享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利益分配的原則,當你運氣不好的時候,每個人說先把我的押金退回來,為什麼這個時候他跟你不共享了呢?因為他說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覺得所有美好的共享都要注意“不患寡而患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