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
2 # 使用者wyf
1960年,前蘇聯發射了人類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後在太空中丟失),5年之後美國也發射了一臺探測器到火星(在失去訊號前向地球發回了一些照片),隨後日本和歐洲也開始爭相效仿此舉,但是結果大多是又增加了一個太空垃圾,發射時通報全世界,發射後便開始保持沉默是當時各國的主流做法。表面上人類對火星的瞭解逐漸加深,但實際上火星在人類眼中仍然是一團迷霧。(畢竟技術擺在那兒呢)。
2018年1月23號,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好奇號前往火星的維拉努賓嶺。Mars2020”是NASA未來火星探測計劃的一部分,旨在為尋找火星過去的生命跡象收集岩石和土壤樣本,由此研究火星表面的地質過程和歷史,包括對火星過去的可居住性、生命存在跡象及火星地層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可能性評估。
“Mars2020”火星車延續了“好奇號”火星車的裝備,但約60%進行了升級,並將搭載一些不同的科學研究載荷。
地球與火星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兩者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出現一次。
也只是當地球與火星距離最近的時候才能發射衛星,這期間,耗資量可謂是非常龐大。
總結到這兒,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止,並且一直渴望發現未來生命,但只要不是壞的就行。
-
3 # 蛋科夫斯基
不怎麼保持方向,就跟發射炮彈一樣,落點在發射之初就確定了。
炮彈的加速過程在炮膛內,火箭也一樣,加速過程在地球。通常情況下,在航天器從地球飛往火星的途中,不做太大的調整。因為計劃的軌跡就是讓航天器到達火星軌道高度的時候恰好和火星相遇,然後減速環繞即可。
這就是為啥火箭有個發射視窗,因為在這段時間,能以最少的燃料把航天器扔過去。錯過了最佳的視窗,也許航天器無法完全利用地球自轉以及地球公轉甚至月球的彈弓效應,可能需要更多的燃料。
總而言之,就和發射炮彈類似,落點提前算好的。航天器發動機也不是跟電動車一樣扭一下就走,發動在太空也沒法頻繁啟動。當然,中途發現算錯了還可以調整的,並不需要多少燃料,通常由小型火箭完成,這類發動機一般使用一混合就燃燒的燃料。
回覆列表
火星探測器是怎麼樣飛向火星的?怎樣保持方向?
先來張火星絕美的圖片來加深下火星的印象
我們需要了解下的是,由於太陽系裡的各個天體都在不斷的運動中,而且我們地球人現在製造的飛行器速度不夠,所以呢,我們在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時並不是對著火星發射出去的,而是根據我們火星探測器的速度計算出一條軌道,順著這條軌道當我們的探測器到達橢圓軌道的頂點時剛好火星執行到那裡,然後火星的引力恰好捕獲,探測即轉入火星環繞軌道(可能需要減速)!
探測器被行星引力捕獲,進入圍繞行星的軌道(如圖為木星)
我們現階段只能用這樣的方式探測火星,而且由於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不斷變化,這個方法是有一個視窗期的,錯過了視窗期就只能等待下一次,這個週期是差不多是26個月!
無一例外,我們地球上發射的深空探測器都是如此,或者進入近地高軌道後利用火箭加速後或者幾次加速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這種是火箭推力比較充足的國家的選擇,比較節省時間,也比較節省探測器本身的燃料(因為這個直接利用火箭的燃料)不需要在地球軌道上慢慢磨上去!
另一個是火箭推力不太夠的情況,或者運載探測器的火箭失誤,送到了一條比較低的軌道上,那麼就需要霍曼轉移軌道磨蹭上去了
印度火星探測器的軌道,轉了20多天遠地點才夠上火星的軌道!
地球與火星間探測器的線路簡圖
有時候火星會跑到太陽的另一邊,這個時候可不太合適發射探測器,距離太遠,太浪費燃料!
中國前些年的嫦娥探月也是一圈圈繞上去的
火星表面景色
或許有朝一日等空天飛機成熟了,我們就不需要這樣來轉圈圈了,畢竟空天飛機進入近地軌道的成本較之火箭來講,降低可不止一點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