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忘憂的小鴨子
-
2 # 青音約
寶寶出現恐懼心理,不知道是什麼情形下會有的。他是怕大的聲音,還是怕黑?還是怕陌生人?孩子不同年齡段,隨著認知的擴充套件,他會開始就怕不同的事物。比如孩子想象力發展了以後,他就可能開始怕黑,因為他會想象床底下藏著怪物什麼的。有些恐懼在那個年齡段是正常的,比如孩子一般六個月以後開始怕生。有些害怕,也許是觀察學習的結果,比如媽媽看到蟑螂就大叫,孩子會形成條件反射,看到蟑螂,也會大叫。也許是因為看到媽媽的臉或者聽到媽媽的尖叫聲,覺得蟑螂是很可怕的事物,這是善於學習的寶寶,也是條件反射的結果,他把蟑螂和媽媽可怕的臉或聲音聯絡起來了。這種恐懼,讓爸爸媽媽在同樣場景多示範幾次,做遊戲讓孩子逐漸脫敏。比如爸爸媽媽看著蟑螂,用平靜的語氣,和緩的面容說話,讓孩子重新建立條件反射就可以了。
孩子還有可能對分離感到恐懼,這是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有的恐懼,在孩子小的時候,他還沒建立客體永久性,也就是說,當他看不到媽媽了,對他來說,媽媽可能就永遠消失了,這是很恐怖的。所以他會拼命哭,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每一次別離都像生死離別,就是這個原因。但如果他很大了還是恐懼上幼兒園,那也許要考慮在幼兒園是不是受到了驚嚇;或者是家人太過溺愛,只要寶寶一表現出不想上幼兒園,家人就答應,那麼孩子就很善於偽裝自己,假裝害怕上幼兒園。
如果不是孩子正常年齡段的恐懼,或者是比其他孩子強烈許多的恐懼,那家人要好好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因為寶寶不善於表達,當他們有恐懼情緒時,他們可能會有一些奇妙的想象。比如有的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者父母訓斥孩子、打罵孩子,讓孩子受到了驚嚇。孩子也許會害怕很久,但你問他害怕什麼,他也許會說,櫥櫃裡有一個怪物,會出來咬他。如果家人無法理解孩子的一些異乎尋常的情緒和行為,的確可以考慮帶孩子找針對孩子工作的兒童治療師,透過沙盤、繪畫或者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表達出內心的恐懼。孩子在早期進行心理干預會更容易,但這需要專業的指導。
-
3 # 壹父母
孩子會有很多“怕”的東西,有些是顯性而具體的某樣東西,比如怕狗、怕蟲子等,也有些是隱性的某件事,比如懼怕打針、抗拒吃藥,等等。
有懼怕的情緒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面對害怕的事和物時,孩子也包括大人,通常會有四種反應:想辦法逃避、咬緊牙關扛著、直接情緒崩潰或是直面感受。
我們當然希望引導孩子能夠直面自己的恐懼,只有在一步步接近這種恐懼的感受時,孩子才能慢慢體會並學會處理這類情緒。
所以,為了幫助孩子能學會應對恐懼的情緒,我們需要輕推孩子,幫他直面感受,尤其是一遇到困難就極力想逃避的孩子更需要這樣的輕推。
但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力道,讓孩子恰好站在那個情緒壓力的臨界點上,這個臨界點就是,孩子再往前一步,就會情緒崩潰,但要再往後退,又會變成逃避。
然後,我們再輕輕推著孩子,把這個臨界點慢慢往前調整。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害怕下水游泳,我們既不能激進地直接把他扔進水裡,也不應該任由他退縮逃跑。
我們可以牽著孩子靠近泳池,在他不肯再往前走一步的地方暫停一下,這裡就是孩子的恐懼臨界點。在他慢慢適應以後,我們再溫和地想辦法,引導他繼續往前,慢慢地靠近泳池。
即便第一次游泳,沒有辦法做到能夠下水,但不要放棄,多試兩次,他就能慢慢克服恐懼。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任由孩子逃避,孩子無法正視自己的恐懼,也無法體會克服恐懼的放鬆感,孩子也會失去了游泳的樂趣以及學會一項技能的機會。
而如果我們不顧孩子的感受,強行逼迫孩子進入恐懼的陰影裡,即便這一次咬緊牙關下了水,下次再去,他依然會恐懼緊張,甚至這種恐懼會更強烈。這樣也不能算作是真正地幫孩子克服了恐懼。
回覆列表
1.首先給他用比較溫情,委婉的語氣描述那個讓他比較害怕的事或者事物
2.給他講一些自己小時候有沒有很害怕的事但是最後卻戰勝他的事例這樣可以給寶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3.讓寶寶慢慢的接觸那個害怕的事物,不要太快的讓他接受,慢慢的一點一滴的來
4.不要給他太大壓力,讓他自己內心逐步強大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