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士亭老師,有名彈詞演員,一代彈詞名家。話說常熟是評彈的第二個故鄉,孕育過許多有名的評彈演員,彈詞名家華士亭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華士亭他的一生,也像是一部長篇彈詞。在他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裡,也有著很多值得他感激、感慨的人和事。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相對於孟母的三遷,華士亭可算是幸運多了,當時他就住在書場的隔壁,從早到晚的耳濡目染,讓年少的他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評彈,華士亭是常熟人,學生意是到蘇州學的,15歲,1941年,到蘇州的三塘街,姓汪的,正巧隔壁就是大觀園書場,老闆是女老闆,身高一米八,人稱她為“長豇豆”,來來去去的先生都到她店門口下車,最最顯眼的是夏荷生,客滿。華士亭當時尚小不懂,才15歲,有時泡水去,場子裡望一望,客滿,哦,夏荷生是這樣一個人。後來知道,他是頂呱呱的大名家。
後來,從前無線電,評彈較為興旺,一年多過一年,喇叭裡像徐雲志的“徐調”,蔣月泉的“蔣調”,那時已經出來了,於是一直聽著,有了好感。於是偷偷買了三絃,彈彈、唱唱,有點像樣了,這樣子歡喜評彈的。到19歲,身體不好就回去了。回去了,他記得是1945年年底,業餘票友匯演,華士亭也擠在裡面唱開篇,白天唱個《離恨天》,晚上唱《上堂樓》,有人說唱得蠻好,其實唱得一塌糊塗,他心裡也有數的。轉年來,老夫子徐雲志做城裡和苑,那麼別人對華士亭父親說,讓他去學評彈吧,年紀已20歲了,他父親倒也同意的,託人正式去拜先生。正月二十四拜先生,先生的年檔做80幾天,接下來到梅里,就跟到梅里,馬上要剪書了,先生身體不好,還有早場要到滸浦,三輪車特地叫得去,可能那時還是黃包車。他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要夜書場回來,才定心,看見華士亭的弟弟,問他弟弟是否會唱`會彈,他弟弟回答說,會彈、會唱、會起腳色,祝枝山的腳色一起,先生十分喜歡,於是和他們父親說了,說士亭身體不好,拜先生要出筆錢的,不如這樣,讓弟弟來跟我。
接下來,徐雲志到蘇州演出,華士亭的兄弟也跟到蘇州,華士亭在家裡養病。身體好以後,華士亭也跟到蘇州。拜先生拜一個,跟先生跟兩個。好在他的先生說,蘿蔔、青菜可以買一個饒一個,拜先生也是帶一個饒一個。當時沒有拜,那麼照樣跟。若干年以後,重新寫了帖子,他們兄弟補拜。他叫士亭,他兄弟叫佩亭,表示一文一武,跟了一年多就出來跑小碼頭。
1949年新中國成立,無疑給了他一個發展自己評彈事業的一個絕佳的機會。當時的華士亭正與他的弟弟拼雙檔,華雙檔在當時頗有些名氣。抗戰勝利時,歷時8年,書場是沒有了,勝利以後的書場蠻興旺的,幾個碼頭一做,覺得自己蠻可以的,其實是一塌糊塗。於是到浙江各地去,出來的都是常熟鄉下的小碼頭,就有苦頭了。其實那時已經挺驕做了,華士亭到楓涇,第一天白天60個聽客,晚上28個聽客,明天做了,白天40個聽客,晚上7個聽客。第三天,白天7個叫客,晚上一個聽客也沒有。沒有人只好動身,於是才知道自己不行,好好的要學點功夫。拼命排練、彈唱學,就是靠無線電。米行裡有無線電聽行情的,所以有評彈,就聽,在那裡得益非淺。
另外,還有一個渠道是票友,票友蠻新法,他也聽得多,而且好書也聽得多,無線電也聽得多,於是他們轉彎到票友那兒去學,豐富提升自己,因而進步總算比較快。解放以後,50年代他們去常州學習班,藝人學習班,要求進步的。出來後組織一個下鄉隊。景文梅、餘韻霖,他們華家兄弟,常熟也參加下鄉隊的,有饒一塵、起開生一起,當時還是小孩子,只有20幾歲,背鋪蓋、睡書檯,收的費很少很少。
那麼這時,接下來評彈界掀起斬尾巴高潮,老傳統都不說,他們開始唱《梁祝》,他們的《梁祝》來自錢雁秋老師,他們再加些唱篇,有幾個有實踐經驗,臺上搭口比較緊湊,出來的倒蠻歡迎。於是接下來,進上海前做蘇州,就是做的大觀園。在華士亭學生意隔壁店裡汪老闆,十分節儉的,第一天開書,大觀園座無虛席,先生坐在帳臺上,華士亭踏進去,因為他磕過頭,聽過一聲先生,鞠過躬的,而且汪老闆也蠻有面子,相隔七、八年,總算是我這裡學生意出去的,現在能夠在大觀園裡演出了。
華士亭老師,有名彈詞演員,一代彈詞名家。話說常熟是評彈的第二個故鄉,孕育過許多有名的評彈演員,彈詞名家華士亭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華士亭他的一生,也像是一部長篇彈詞。在他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裡,也有著很多值得他感激、感慨的人和事。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相對於孟母的三遷,華士亭可算是幸運多了,當時他就住在書場的隔壁,從早到晚的耳濡目染,讓年少的他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評彈,華士亭是常熟人,學生意是到蘇州學的,15歲,1941年,到蘇州的三塘街,姓汪的,正巧隔壁就是大觀園書場,老闆是女老闆,身高一米八,人稱她為“長豇豆”,來來去去的先生都到她店門口下車,最最顯眼的是夏荷生,客滿。華士亭當時尚小不懂,才15歲,有時泡水去,場子裡望一望,客滿,哦,夏荷生是這樣一個人。後來知道,他是頂呱呱的大名家。
後來,從前無線電,評彈較為興旺,一年多過一年,喇叭裡像徐雲志的“徐調”,蔣月泉的“蔣調”,那時已經出來了,於是一直聽著,有了好感。於是偷偷買了三絃,彈彈、唱唱,有點像樣了,這樣子歡喜評彈的。到19歲,身體不好就回去了。回去了,他記得是1945年年底,業餘票友匯演,華士亭也擠在裡面唱開篇,白天唱個《離恨天》,晚上唱《上堂樓》,有人說唱得蠻好,其實唱得一塌糊塗,他心裡也有數的。轉年來,老夫子徐雲志做城裡和苑,那麼別人對華士亭父親說,讓他去學評彈吧,年紀已20歲了,他父親倒也同意的,託人正式去拜先生。正月二十四拜先生,先生的年檔做80幾天,接下來到梅里,就跟到梅里,馬上要剪書了,先生身體不好,還有早場要到滸浦,三輪車特地叫得去,可能那時還是黃包車。他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要夜書場回來,才定心,看見華士亭的弟弟,問他弟弟是否會唱`會彈,他弟弟回答說,會彈、會唱、會起腳色,祝枝山的腳色一起,先生十分喜歡,於是和他們父親說了,說士亭身體不好,拜先生要出筆錢的,不如這樣,讓弟弟來跟我。
接下來,徐雲志到蘇州演出,華士亭的兄弟也跟到蘇州,華士亭在家裡養病。身體好以後,華士亭也跟到蘇州。拜先生拜一個,跟先生跟兩個。好在他的先生說,蘿蔔、青菜可以買一個饒一個,拜先生也是帶一個饒一個。當時沒有拜,那麼照樣跟。若干年以後,重新寫了帖子,他們兄弟補拜。他叫士亭,他兄弟叫佩亭,表示一文一武,跟了一年多就出來跑小碼頭。
1949年新中國成立,無疑給了他一個發展自己評彈事業的一個絕佳的機會。當時的華士亭正與他的弟弟拼雙檔,華雙檔在當時頗有些名氣。抗戰勝利時,歷時8年,書場是沒有了,勝利以後的書場蠻興旺的,幾個碼頭一做,覺得自己蠻可以的,其實是一塌糊塗。於是到浙江各地去,出來的都是常熟鄉下的小碼頭,就有苦頭了。其實那時已經挺驕做了,華士亭到楓涇,第一天白天60個聽客,晚上28個聽客,明天做了,白天40個聽客,晚上7個聽客。第三天,白天7個叫客,晚上一個聽客也沒有。沒有人只好動身,於是才知道自己不行,好好的要學點功夫。拼命排練、彈唱學,就是靠無線電。米行裡有無線電聽行情的,所以有評彈,就聽,在那裡得益非淺。
另外,還有一個渠道是票友,票友蠻新法,他也聽得多,而且好書也聽得多,無線電也聽得多,於是他們轉彎到票友那兒去學,豐富提升自己,因而進步總算比較快。解放以後,50年代他們去常州學習班,藝人學習班,要求進步的。出來後組織一個下鄉隊。景文梅、餘韻霖,他們華家兄弟,常熟也參加下鄉隊的,有饒一塵、起開生一起,當時還是小孩子,只有20幾歲,背鋪蓋、睡書檯,收的費很少很少。
那麼這時,接下來評彈界掀起斬尾巴高潮,老傳統都不說,他們開始唱《梁祝》,他們的《梁祝》來自錢雁秋老師,他們再加些唱篇,有幾個有實踐經驗,臺上搭口比較緊湊,出來的倒蠻歡迎。於是接下來,進上海前做蘇州,就是做的大觀園。在華士亭學生意隔壁店裡汪老闆,十分節儉的,第一天開書,大觀園座無虛席,先生坐在帳臺上,華士亭踏進去,因為他磕過頭,聽過一聲先生,鞠過躬的,而且汪老闆也蠻有面子,相隔七、八年,總算是我這裡學生意出去的,現在能夠在大觀園裡演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