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藥片都是白色的,也有很多藥片呈現其他顏色。難道把藥片做得“花花綠綠”只是單純為了好看?還是有其他的作用?
1、藥品的顏色大都為藥物的原色
藥品的顏色大都為藥物的原色,如黃連素片,因為它的有效成分是黃色的,以至於把澱粉也染成了黃色,還有藍色的消炎利膽片、紅色的雙嘧達莫片、黑色的藥用炭片等。
當然,藥品的輔料還有很多種,針對藥物面對的人群不同,一些兒童藥物也會做成好看的顏色,從而提高孩子服藥的依從性。
2、不同顏色於患者的心理
有研究發現,紅色、黃色和橙色的藥物會產生更強烈的刺激性效果,而藍色和綠色會產生更強烈的鎮靜傾向。
面對不同顏色藥物,病人多先入為主地認為紅色和黑色的藥物會藥效強烈,而白色藥物會比較弱。
在服用顏色不同的相同藥物時,14%的人會覺得粉紅色藥物比紅色的甜一些,而黃色會比較鹹一些。11%的人認為白色或藍色藥片味道會苦一些,而10%的人覺得橘色藥物味道比較酸。
3、少數藥物新增人工色素
現在的臨床藥品製劑基本取消使用人工新增色素來染色。
只有少數需要特別提醒的藥物,如非那根止咳糖漿、含碘喉片等,顏色為淡紅色,是為了著重提醒患者不可隨意多用。
外用消毒的氯化高汞片因劇毒而染成深紅色,以示警惕不得內服。
中成藥則一般均為棕黃色,這也是中草藥濃縮、提取後的基本原色。
4、某些藥物顏色是廠家商業行為
藥物顏色種類多,更多體現在包衣片和膠囊藥物。
這些顏色沒有特定的含義或統一規定,僅代表藥物廠家的商業行為。
對於有些兒童藥物,廠家會做一些比較吸引人的暖色調,有淺黃、桔黃、淡綠、玫瑰紅等顏色,這樣有助於孩子樂於接受服藥,提高依從性。
5、藥品的材質不同,作用也不一樣
遮光-->避免變質
色素或多或少有遮光作用,膠囊中常加入著色劑和遮光劑防止光線透過,使內容物中的成分穩定,對提高光敏感活性成分的穩定性有益。藥片糖衣上的色素也能夠起到遮光作用,從而避免藥品變質。
著色-->區別藥品
比如不少患者,尤其是慢性病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不同的顏色也有助於患者區分不同藥品,避免漏服或誤服。
漂亮-->吸引兒童
藥片、膠囊顏色多種多樣,有助於減少兒童服藥的畏懼感。比如,某些供兒童服用的製劑,有淺黃、橘黃等顏色,甚至有小動物圖案,使其更加接近糖果的感覺。
這樣會增加藥物對兒童的吸引力,增加兒童用藥的依從性。花花綠綠的藥片雖然漂亮,但是也要注意放到兒童夠不到的地方,防止兒童將其當成糖果而誤服。
變色-->提示變質
根據藥品顏色的改變,也有助於判斷藥物是否過期。比如鮮豔顏色變淡或變色,有可能提示藥物變質,此時應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或藥師。
此外,如果本身是白色的藥品,例如維生素C,顏色變黃,也應當懷疑其失效,不宜再吃。某些藥本身是透明的,即便顏色沒有明顯改變,但變得不再透明,最好也別吃了。
特別提醒
藥品中新增的色素分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兩大類,常用的天然色素有焦糖、葉綠素、胡蘿蔔素、甜菜紅和氧化鐵等;合成色素只有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試驗,證明對人體沒有明顯的毒性作用,才會被批准為藥劑上色用料,對身體影響不大。
各種顏色的糖衣,把本來苦、澀、難以下嚥的藥物,“變”得既好吃又好看,對病人的感觀也是一種良性刺激,這些顏色的搭配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上述的基本規律,除了特殊情況外,一般不會隨便而又無根據地改變顏色。
大多數藥片都是白色的,也有很多藥片呈現其他顏色。難道把藥片做得“花花綠綠”只是單純為了好看?還是有其他的作用?
1、藥品的顏色大都為藥物的原色
藥品的顏色大都為藥物的原色,如黃連素片,因為它的有效成分是黃色的,以至於把澱粉也染成了黃色,還有藍色的消炎利膽片、紅色的雙嘧達莫片、黑色的藥用炭片等。
當然,藥品的輔料還有很多種,針對藥物面對的人群不同,一些兒童藥物也會做成好看的顏色,從而提高孩子服藥的依從性。
2、不同顏色於患者的心理
有研究發現,紅色、黃色和橙色的藥物會產生更強烈的刺激性效果,而藍色和綠色會產生更強烈的鎮靜傾向。
面對不同顏色藥物,病人多先入為主地認為紅色和黑色的藥物會藥效強烈,而白色藥物會比較弱。
在服用顏色不同的相同藥物時,14%的人會覺得粉紅色藥物比紅色的甜一些,而黃色會比較鹹一些。11%的人認為白色或藍色藥片味道會苦一些,而10%的人覺得橘色藥物味道比較酸。
3、少數藥物新增人工色素
現在的臨床藥品製劑基本取消使用人工新增色素來染色。
只有少數需要特別提醒的藥物,如非那根止咳糖漿、含碘喉片等,顏色為淡紅色,是為了著重提醒患者不可隨意多用。
外用消毒的氯化高汞片因劇毒而染成深紅色,以示警惕不得內服。
中成藥則一般均為棕黃色,這也是中草藥濃縮、提取後的基本原色。
4、某些藥物顏色是廠家商業行為
藥物顏色種類多,更多體現在包衣片和膠囊藥物。
這些顏色沒有特定的含義或統一規定,僅代表藥物廠家的商業行為。
對於有些兒童藥物,廠家會做一些比較吸引人的暖色調,有淺黃、桔黃、淡綠、玫瑰紅等顏色,這樣有助於孩子樂於接受服藥,提高依從性。
5、藥品的材質不同,作用也不一樣
遮光-->避免變質
色素或多或少有遮光作用,膠囊中常加入著色劑和遮光劑防止光線透過,使內容物中的成分穩定,對提高光敏感活性成分的穩定性有益。藥片糖衣上的色素也能夠起到遮光作用,從而避免藥品變質。
著色-->區別藥品
比如不少患者,尤其是慢性病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不同的顏色也有助於患者區分不同藥品,避免漏服或誤服。
漂亮-->吸引兒童
藥片、膠囊顏色多種多樣,有助於減少兒童服藥的畏懼感。比如,某些供兒童服用的製劑,有淺黃、橘黃等顏色,甚至有小動物圖案,使其更加接近糖果的感覺。
這樣會增加藥物對兒童的吸引力,增加兒童用藥的依從性。花花綠綠的藥片雖然漂亮,但是也要注意放到兒童夠不到的地方,防止兒童將其當成糖果而誤服。
變色-->提示變質
根據藥品顏色的改變,也有助於判斷藥物是否過期。比如鮮豔顏色變淡或變色,有可能提示藥物變質,此時應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或藥師。
此外,如果本身是白色的藥品,例如維生素C,顏色變黃,也應當懷疑其失效,不宜再吃。某些藥本身是透明的,即便顏色沒有明顯改變,但變得不再透明,最好也別吃了。
特別提醒
藥品中新增的色素分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兩大類,常用的天然色素有焦糖、葉綠素、胡蘿蔔素、甜菜紅和氧化鐵等;合成色素只有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試驗,證明對人體沒有明顯的毒性作用,才會被批准為藥劑上色用料,對身體影響不大。
各種顏色的糖衣,把本來苦、澀、難以下嚥的藥物,“變”得既好吃又好看,對病人的感觀也是一種良性刺激,這些顏色的搭配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上述的基本規律,除了特殊情況外,一般不會隨便而又無根據地改變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