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
2 # 歷史春秋之現代
“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漢伏波將軍馬援可以說當之無愧的一位,文方面:“良禽擇木而棲、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都出自於馬援;武方面:歸順光武平定隴西、撫平隴西羌亂、一平嶺南、北擊烏桓可謂一生戰功赫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將軍最後的結局卻讓人唏噓!據《後漢書》記載,馬援死的時候不僅被皇帝收回印綬、而且家人不敢將他歸葬祖墳,更沒人去弔唁。那威震八方的馬援為什麼會有如此遭遇呢?我們從幾則故事來了解一下:
歸順光武帝:馬援原來是隴右割據勢力隗囂的將軍,參與隗囂的決策定計,後來隗器派他出使蜀地割據勢力公孫述及在河北稱帝的劉秀,透過觀察他認為:“劉秀胸懷闊達而有大節,大抵與高帝(劉邦)相同,而其經學之淵博,處理政事和文章辭辯,在前世無人可比。而公孫述只是井底之蛙不值得託付”,因此跟隨隗器的兒子到洛陽做人質,開始時都沒有被任命職務,於是便上書劉秀,請求率領賓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從此跟隨劉秀。
建議統一貨幣:馬援關心國事。遇到該說的話,從不隱飾迴避。他在隴西時,發現幣制混亂,使用不便,就上書給朝廷,提出應該像過去一樣鑄造五銖錢。相關部門奏明劉秀,認為馬援的建議不可行,這事就擱置起來了。後來,馬援回朝,馬上就去找回了自己的奏章。見奏章上批有十幾條非難意見,便依據情理加以駁正解釋,重新寫成表章上奏。劉秀見他言之有理,採納了他的意見,天下從此得益很多。
得罪梁松:馬援曾經患病,而梁松前往看望,在床邊向馬援行禮,馬援沒有回禮。梁松走後,馬援的兒子說:“梁松是皇帝劉秀的女婿,貴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害怕,大人為何獨不答禮他?”馬援說:“我是梁松父親的朋友,就算他顯貴,怎能失掉長幼的輩份呢?”梁松因此記恨馬援。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這一點在馬援身上體現可謂漓淋盡至。
馬援被冤枉三十年,這是有典故的,有一個成語叫薏苡之謗,就是說的馬援蒙冤一事。
薏苡是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木植物,能吃。南方多瘴氣,馬援在交趾時常吃薏苡來抵擋瘴氣。
就是這草本植物,讓一代名將蒙上了不白之冤馬援征服交趾後,為了防止以後交趾再亂,到時候肯定又要國家軍隊去征伐,而南方瘴氣就是橫擋在北方軍隊前的一道“天險”。為了擺脫瘴氣的困擾,馬援在回國時特意拉了一車交趾當地的薏苡,打算在北方種植,戰時做軍備,平時也可以自己吃。
可是當時北方大多數人沒見過薏苡這種植物,看著權高如馬援者都對這一車東西看得如珠如寶,還以為是什麼奇珍異果,紛紛想去和馬援拿一些。可薏苡就這一車,拿完就沒了,以後真要再次南征的話怎麼辦?所以馬援拒絕了他們的請求,而把這一車薏苡全部拉回家裡。
這下子就得罪了不少權貴了,本來馬援受寵就讓朝中一些人感到不滿和妒忌,再加上馬援這麼不給面子,有心的、無心的、吃癟的、妒忌的,就全部聚在一起,商量著怎麼對付馬援了。說來也巧,馬援在回國後就因重病去世了,那一車薏苡也沒來得及種。他去世後,朝中就有人上書,說馬援當年運回是一車珍珠,三人成虎,後面傳來傳去,也就真的把白的給傳成黑的了。
劉秀聽後大怒,下令不準安葬馬援,而馬援的家人根本就想不到:皇帝發怒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一車果實,還以為是馬援真的有什麼過失,所以也沒想到去辯駁。直到葬完馬援之後,馬援的侄子馬嚴和家人去向劉秀請罪,結果劉秀把奏章拿給他們看,這才知道原來馬援的罪:只是運了一車薏苡回國,這是誹謗啊!
於是馬援的夫人多次上書劉秀,說明這個事實,劉秀或許也知道是自己錯了,所以還是下令安葬了馬援,但沒給他平反。畢竟皇帝嘛!自打嘴巴不是很容易做的事。
馬援死於公元四十九年,直到東漢章帝建初二年(七十八年)才由漢章帝平反,追諡馬援為忠成侯。馬援前後蒙冤三十年,僅僅是因為一車果子。可見誹謗的力量是多麼可怕,“薏苡之謗”也被用來指被人誣衊,蒙受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