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說子嬰母親可能是韓國人,難道跟原韓國貴族張良有某種約定嗎?
12
回覆列表
  • 1 # 太陽山上的人

    子嬰是秦公子,裝傻躲過趙高的清除,在殺掉趙高之後面對洶湧的義軍,知道自己迴天乏力選擇向劉邦投降。一個號稱“虎狼之師”的大秦,丟失函谷關,有張良之功也有多種原因,主要責任還是因為趙高。

    大秦在歷代君王的努力下,艱難統一天下。如果繼續保持狼性作風,其功不可量。然二代即亡,只能用“可惜”來形容。

    衛秧變法秦律嚴明,即使現在還有可鑑,歷代秦王一直延用,卻沒能擋住趙高的禍國亂世。

    始皇偉大而威明,一生只有一個錯誤,就是在最後沒有殺掉遭蒙毅彈劾,已經漏出狐狸尾巴的趙高。

    趙高小人得志,說話做事恬不知恥:“秦國存亡,是整個秦國的事,但是蒙毅兄弟卻是我個人的仇敵。”在這種無恥思想的作祟下,逼死扶蘇和蒙恬,清除異己,絞殺嬴族,殺掉胡亥,撤守函谷關,掣肘前線章邯,造成20萬秦軍被坑殺。

    最後劉邦一路暢通進入咸陽,大秦終結。

  • 2 # 秦皇漢武

    1、子嬰的身份。

    由於史料的缺失,直到今天,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能夠弄清楚末代秦王子嬰的真實身份,目前主要有下面幾種推測:扶蘇的兒子、秦始皇的弟弟、秦始皇的侄子、嬴姓宗族。我先大體排除幾種情況:

    子嬰在誅殺趙高前,曾與自己的兩個兒子密謀,可見子嬰的年齡絕不會比胡亥小,而他能夠成功躲過胡亥繼位後對秦始皇一眾子女的屠殺,又在百姓中有仁儉之名,也佐證了子嬰應該是與帝位無緣的長者,不會威脅到胡亥的帝位,同時在輩分上又應該大過胡亥,所以才敢直言進諫。

    此外,子嬰在史記中有時候又被稱作“公子嬰”,按照戰國延續下來的傳統,只有公爵的兒子才稱“公子”,而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可見,子嬰絕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無論是稱謂還是年齡均不符合。

    按照史書記載,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嬴政、另一個是長安君成蟜,再往前推,秦莊襄王的父親秦孝文王也是隻有兩個兒子,綜合這些因素考慮,子嬰是秦始皇的侄子或嬴姓宗族的可能性大些。

    當然,我個人覺得“子嬰”這麼名字是很彆扭的,因為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叫“嬰”的很多,叫“子嬰”的反而沒有,如夏侯嬰、灌嬰等,這兩位劉邦手下的大將,都是父親世系不詳或早逝,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在自己還是嬰孩時,父親就已經不在身邊,所以才取名為“嬰”呢?

    這麼看來,李開元教授的解釋反倒有些道理,他提出子嬰的真名應該是“嬰”,《史記》中“始皇弟子嬰”這句話解讀應該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兒子叫嬰,而不應該是秦始皇的弟弟叫子嬰。當然,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只能寄希望於考古發現了。

    2、子嬰為何不抵抗?

    子嬰繼位後,其實是進行了拼死抵抗的。首先,子嬰繼位時,劉邦已經打到了關中的武關,在張良的計謀下,劉邦成功突襲武關,這個時候子嬰剛剛剷除了趙高等人,急忙抽調咸陽附近有限的兵力前往嶢下抵抗,但因為準備倉促,這次作戰失利。劉邦大軍抵達咸陽附近的藍田。

    按照秦國軍制,藍田歷來是秦國拱衛都城咸陽的軍事基地,稱為“藍田大營”,駐紮的軍隊是秦帝國精銳中的精銳,不過數量並不多,大約有數萬人。但藍田之戰,卻以秦軍大敗而告終。在喪失了所有機動兵力後,子嬰已經無兵可用,他唯有兩條路,一是投降,二是逃往隴西或巴蜀,但子嬰最終選擇了投降。

    藍田軍是秦虎狼之師的精銳,為何卻敗的如此之快呢?一方面是當時秦王朝被趙高折騰的夠嗆,藍田大營的兵士可能心灰意冷。另一方面,我推測,應該是章邯當年組建刑徒軍時,曾經抽調了藍田大營的基層軍官。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幫刑徒臨時拼湊的軍隊,能夠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必定是有核心骨幹在層層指揮,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戰力。所以,我大膽推測,應該是藍田大營的伍長、什長、百夫長之類的基層軍官被臨時抽調進了刑徒軍,負責指揮這些人作戰,後來死於項羽的坑殺。所以,劉邦面對的藍田軍,應該是建制非常不全的,這也是藍田軍失利的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克里夫蘭是詹姆斯最後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