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上花開且緩歸

    這個季節正是冬棗上市的季節。冬棗以其甜脆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是冬棗品種眾多,價格差別也很大,這就使得一些不法商家絞盡腦汁,想辦法以次充好。

    這其中之一就是“糖精冬棗”。所謂“糖精冬棗”,就是一些不法商家將低檔、品質不好的冬棗浸泡在糖精水中,以此來增加甜度,改善色澤,從而提高冬棗的價格,從中獲取更大的收益。

    對於糖精,大家都不陌生,在以往,因為價格低廉,人們常常會將它代替白糖新增在食物中。但後來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認識到糖精鈉這種化學甜味劑吃多了對身體不利。所以,在家庭飲食中,一般都很少會用了。

    而且據中國食品安全的有關規定,對於糖精在商品中的使用也是有所限制的。它可以在限量範圍內適當用於一些限定食物中,比如用來醃漬蔬菜,做果醬等,但在新鮮水果中是不允許使用糖精的。從這一規定中,我們也可明確:食用添加了糖精的新鮮瓜果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

    那麼,面對無孔不入的不良商家,我們該如何來區別“糖精冬棗”呢!陌上花在這裡教大家三招:一看二摸三嘗。

    首先觀察冬棗的外皮色澤。自然成熟的冬棗是由青色逐漸變為紅色,所以多為青裡透著紅,紅裡混著青,青紅混雜,色澤明亮。而用糖精浸泡過的冬棗色澤黯沉,紅是暗紅色,青也是暗青黃色,青紅之間的分界比較明顯。

    其次摸一摸,捏一捏。自然成熟的冬棗表皮摸起來很光滑,果肉和外皮的貼合度好。輕輕地捏一捏,也是硬硬的,不會有凹痕。而糖精浸泡過的冬棗表皮會比較鬆弛。因為浸泡過糖精又沒清洗乾淨,有些摸上去還會有點黏。

    再一個就是最直接的辦法了,拿上一個舔一舔、嘗一嘗。自然成熟的冬棗外皮是沒味道的,咬起來鬆脆爽口,一直到果核部分,果肉都是甜甜的,而且甜味非常的自然。而糖精浸泡過的冬棗卻是外皮是甜的,越咬到靠近果核部位,越淡而無味,而且那個甜也不是自然的甜,吃多了會膩口。再者因為浸泡時間過長,果肉不再是脆脆的,而是軟軟的。

  • 2 # 七妹下廚房

    冬棗是秋冬季節很受人們歡迎的一種水果,它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元素,每100克維生素C含量能達到200到500毫克,是獼猴桃的5倍,檸檬的10倍,人送外號“維生素C之王”。但是近幾年來,水果安全問題頻發,冬棗也身陷漩渦之中,前段時間朋友圈就在風傳:那些吃起來很甜的冬棗,都是“糖精棗”。

    什麼是糖精棗?顧名思義,就是將酸澀的冬棗用添加了糖精鈉等化學產品的水進行浸泡,讓棗子的外觀由青色轉變為紅色,表皮含糖量增加。糖精鈉本是國家規定的可用新增劑,但必須限量使用,並且國家規定新鮮水果中不允許新增這種物質。很顯然,糖精棗裡的糖精鈉是超標的,吃了對人體也是弊大於利的。

    早在2015年,海口市就查出過3.3噸“糖精棗”,近些年,“糖精棗”被查獲的訊息也屢有見諸各大新聞客戶端。不過,我們只知道查獲了這麼多,卻不知道流向市場的還有多少,那麼糖精棗到底怎麼來的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一點:果農是不會將自家的棗子拿去甜味劑裡面浸泡的。用甜味劑泡過的棗子保質期會大大縮減,成本也會大大增加,這樣的買賣並不划算。此外,果農們還是很愛惜自己的果子的,對待自己辛苦一年的收穫,就像對孩子一樣。那很可能,就是那些黑心商家低價收購劣質的冬棗,再經過甜味劑浸泡過後運往批發市場進行販賣。糖精棗因為成本不高,色澤紅潤而在市場上廣為流通,確實讓老百姓們吃個水果都會提心吊膽。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在購買冬棗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分別真假棗呢?第一是看顏色,自然成熟的冬棗都是由青綠到橙黃再到深紅,有一個明顯的,過渡變色的過程;但人工催甜的糖精棗沒有這一過渡現象,一般是一半紅一半綠(泡到甜味劑的那一半變成紅色),分界線特別明顯。

    第二是嘗味道,自然成熟的棗子果肉甜而皮不甜,“糖精棗”恰好相反,是皮甜肉不甜。最後就是看棗子的根蒂,因為糖精鈉是化學產品,對棗子有一定損傷,如果你發現你買的冬棗根蒂部分都是焉焉的,那麼八九不離十就是糖精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稻草人》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