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客人,第一次來找我的時候,就對我說,我和父母不親,我覺得我爸媽只是給我口飯吃的人。她說,她的父母跟她說,發現她從初中開始,就再也沒有對他們講過任何心裡話了。所有能做的決策自己做,也培養了她無比獨立的性格。
什麼時候她開始不親父母的?她說不知道。但有一件事。
她認顏色,是媽媽從衣櫃裡翻出一條花裙子,指著裙子上的顏色問,這是什麼顏色,那是什麼顏色。答錯就是一耳光。那時候她三歲,正準備上幼兒園。
我在生了孩子以後才發現,孩子真的是一種無比可愛的生物。孩子天然就是情商高手,她們會清晰的知道自己的高興和不高興,他們會在自己不高興的時候明白的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孩子天然知道怎麼去親近別人。我的小孩知道,和我在一起久了,見到她的爸爸,會對爸爸說,爸爸是我的好朋友,是我最喜歡的人。用我朋友的說法就是,女兒見到爸爸,腿都是軟的,舉著手就跑向爸爸了。就算面臨傷害,孩子還是會義無反顧的愛自己身邊的人。她的爸爸很會攻擊孩子,發起脾氣來的時候也會開罵的。但是孩子還是每次見到爸爸都非常愉快的喊著爸爸就過去了。
所以,一個孩子為什麼會不親父母?我想應該是,孩子需要和父母親近的時候,被攻擊,被傷害,甚至嚴重傷害過很多次,才會漸漸“長記性”。明白,這個人是真的會傷害我。明白,如果我暴露自己,那麼這個人真的會因我的暴露而傷害我。明白,在和這個人接觸的時候,只能不停的選擇保護自己。漸漸的,就不親了。
可是,父母為什麼要攻擊這麼可愛的小生物呢?因為當父母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他也是這樣被攻擊的。
———————2018.6.16分割線————————
有小夥伴問有沒有什麼補救的方法。
我覺得這個的答案就很佛繫了。
我們經常看到子女的不孝,把老人丟著不管,我總在想是什麼造成的。
我就遇到過一個老太太,82歲,自己非常的能幹,是個醫生,一開始還是鄉村醫生,帶著鄉里的醫療隊完成了很多不可能的手術。
在五十年代,就遭遇比較黑暗的那些年,她的男人被關著勞動,她只能自己一個人,挑著扁擔,一個筐放兒子,一個筐放女兒,每天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工作、謀生。
到了老,她的三個孩子對她都非常差,硬逼迫她把她和她過世的老伴兒名下的房子賣了,錢分了。
當著她的面說,你真是老不死,拖累我們子女,給我們製造麻煩。
但是事實是,這個老太太是我遇到過最獨立的老年人,八十多歲還一個人住,不僅自己能負擔好自己的生活,走路腳下生風,年輕人都追不上。
她非常真性情,有次和老年人們打牌打的不好,被夥伴批評,她直接站在院子裡就和對方吵起來,再也不去打牌,過段時間,又和一幫老年人相處融洽了。
要說她和子女不親近,我相信的。
能力很強的人,總有這麼一種毛病:我看不慣你做所有的事,你做任何事都不能讓我滿意,現在我幫你做了,但是,我還要罵你,因為你什麼都沒做。
我相信,對她的子女來說,每天都會面臨這樣的沉重和攻擊,不親近和不想親近是必然的。
但你說老人家對子女不好、不盡心?
答案肯定也不是。
所以,為什麼我說這個問題很佛系?
因為,論事情是有對錯是非的,但是生活是沒有邏輯的,總在一個又一個的因果迴圈裡。
所以我很喜歡佛家所說,如是,如常。
我看到了什麼,事情就是什麼。
我平時怎麼做,那麼我就怎麼做。
這個老人家的三個子女,只能接納自己有這樣一個又愛自己又攻擊自己的老人家。
作為子女,能改變的真的很少,不再製造新的攻擊,好好的溝通,我覺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譬如說賣房子這件事,子女們各有各的打算,某種程度上可能也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是非要把娘不同意賣房,攻擊成孃親“老不死”,這就沒有必要了,何必讓悲傷留下陰影。
我有一個客人,第一次來找我的時候,就對我說,我和父母不親,我覺得我爸媽只是給我口飯吃的人。她說,她的父母跟她說,發現她從初中開始,就再也沒有對他們講過任何心裡話了。所有能做的決策自己做,也培養了她無比獨立的性格。
什麼時候她開始不親父母的?她說不知道。但有一件事。
她認顏色,是媽媽從衣櫃裡翻出一條花裙子,指著裙子上的顏色問,這是什麼顏色,那是什麼顏色。答錯就是一耳光。那時候她三歲,正準備上幼兒園。
我在生了孩子以後才發現,孩子真的是一種無比可愛的生物。孩子天然就是情商高手,她們會清晰的知道自己的高興和不高興,他們會在自己不高興的時候明白的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孩子天然知道怎麼去親近別人。我的小孩知道,和我在一起久了,見到她的爸爸,會對爸爸說,爸爸是我的好朋友,是我最喜歡的人。用我朋友的說法就是,女兒見到爸爸,腿都是軟的,舉著手就跑向爸爸了。就算面臨傷害,孩子還是會義無反顧的愛自己身邊的人。她的爸爸很會攻擊孩子,發起脾氣來的時候也會開罵的。但是孩子還是每次見到爸爸都非常愉快的喊著爸爸就過去了。
所以,一個孩子為什麼會不親父母?我想應該是,孩子需要和父母親近的時候,被攻擊,被傷害,甚至嚴重傷害過很多次,才會漸漸“長記性”。明白,這個人是真的會傷害我。明白,如果我暴露自己,那麼這個人真的會因我的暴露而傷害我。明白,在和這個人接觸的時候,只能不停的選擇保護自己。漸漸的,就不親了。
可是,父母為什麼要攻擊這麼可愛的小生物呢?因為當父母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他也是這樣被攻擊的。
———————2018.6.16分割線————————
有小夥伴問有沒有什麼補救的方法。
我覺得這個的答案就很佛繫了。
我們經常看到子女的不孝,把老人丟著不管,我總在想是什麼造成的。
我就遇到過一個老太太,82歲,自己非常的能幹,是個醫生,一開始還是鄉村醫生,帶著鄉里的醫療隊完成了很多不可能的手術。
在五十年代,就遭遇比較黑暗的那些年,她的男人被關著勞動,她只能自己一個人,挑著扁擔,一個筐放兒子,一個筐放女兒,每天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工作、謀生。
到了老,她的三個孩子對她都非常差,硬逼迫她把她和她過世的老伴兒名下的房子賣了,錢分了。
當著她的面說,你真是老不死,拖累我們子女,給我們製造麻煩。
但是事實是,這個老太太是我遇到過最獨立的老年人,八十多歲還一個人住,不僅自己能負擔好自己的生活,走路腳下生風,年輕人都追不上。
她非常真性情,有次和老年人們打牌打的不好,被夥伴批評,她直接站在院子裡就和對方吵起來,再也不去打牌,過段時間,又和一幫老年人相處融洽了。
要說她和子女不親近,我相信的。
能力很強的人,總有這麼一種毛病:我看不慣你做所有的事,你做任何事都不能讓我滿意,現在我幫你做了,但是,我還要罵你,因為你什麼都沒做。
我相信,對她的子女來說,每天都會面臨這樣的沉重和攻擊,不親近和不想親近是必然的。
但你說老人家對子女不好、不盡心?
答案肯定也不是。
所以,為什麼我說這個問題很佛系?
因為,論事情是有對錯是非的,但是生活是沒有邏輯的,總在一個又一個的因果迴圈裡。
所以我很喜歡佛家所說,如是,如常。
我看到了什麼,事情就是什麼。
我平時怎麼做,那麼我就怎麼做。
這個老人家的三個子女,只能接納自己有這樣一個又愛自己又攻擊自己的老人家。
作為子女,能改變的真的很少,不再製造新的攻擊,好好的溝通,我覺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譬如說賣房子這件事,子女們各有各的打算,某種程度上可能也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是非要把娘不同意賣房,攻擊成孃親“老不死”,這就沒有必要了,何必讓悲傷留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