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夜史

    因為以明軍的實力,根本就無法徹底消滅蒙古!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的明星皇帝,在其執政期間,從1410年到1424年,朱棣曾發動了5次對蒙古的北伐。

    在這五次北伐中,除了第一次沉重打擊了韃靼勢力,第二次大敗瓦剌勢力之外,剩下的三次幾乎沒有戰果,其中最後一次更像是一次主動上門找事。

    1、難以肅清所有部落,只能槍打出頭鳥

    長期以來,蒙古高原就是遊牧民族天然的遊樂場。

    在這裡,換了好幾個主人,先是匈奴,匈奴被打跑後,鮮卑成為這裡的主人;鮮卑南下後,柔然佔據了整個蒙古高原;在柔然到西域和高車死磕時,作為柔然打鐵奴隸的突厥趁機崛起,成為北方霸主;

    唐朝消滅突厥後,北方出現回鶻。唐朝滅亡後,遼國統治了整個蒙古高原;

    12世紀開始,蒙古崛起,很快稱雄草原!

    一直以來,除了唐朝短暫統治過突厥故地外,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再也沒有能夠真正統治過這裡。

    長期以來,因為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所以他們時而聚攏,時而分散。在面對明朝大軍的圍剿時,他們可以化整為零,依靠強大的機動性逃出生天。

    從長城以北,阿爾泰山以東,大興安嶺以西的廣大地區,都是遊牧民族的活動區域。

    明成祖朱棣面臨的就是這種情況。因為明朝沒有能夠徹底佔據西域,對遊牧民族進行戰略包圍,所以明朝不得不一次次北伐,然後一次次回來,如此往復,國力消耗巨大,成果卻非常感人。

    對於蒙古而言,明軍到來之前,往北跑或者在草原上和明軍捉迷藏就可以。明軍大軍深入,大軍作戰時間不可能太長。否則後勤肯定會出現問題,所以蒙古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就是春天。

    而巨大的消耗又不允許明朝年年北伐,所以蒙古有充足的時間恢復實力!

    所以對明朝而言,蒙古人是除不盡的。那麼,如何保持明朝邊境的安寧?

    朱棣只能在蒙古高原上玩平衡,對一些勢力小的部落不僅不消滅還要加以扶持,透過讓草原上各勢力相互制衡,最終達到鷸蚌相爭,無法南下搶劫明朝的目的。

    不過這樣的策略雖然省事,但是卻無法長久。特別是在明朝國勢轉衰時,對草原上各勢力都沒有了制衡能力,那草原上的局勢就會不可控,最後受害最大的還是明朝!

    2、缺乏直接治理手段,只能分而治之

    漢家王朝中,真正對蒙古高原進行過實際控制的是唐朝,唐朝在突厥故地設定瀚海都護府進行管理。

    都護府是漠北地區軍政合一的最高機構,境內有駐軍,保證唐朝對漠北地區的牢固統治。

    唐朝對漠北地區的控制前後共計40多年,此後,漢人王朝再也未能實際控制這些地區。

    總體來說,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區域還是缺少有效的治理手段的!這就讓朱棣的北伐非常尷尬,大軍派了,也消滅了敵人了,但就是無法實際佔領。等到明軍一撤,這些蒙古人就會馬上回來,等待明軍的下一次北伐!

    所以,每次明軍的北伐,都無法完成徹底佔領該地區的目的!

    所以,在既沒有徹底消滅蒙古部落,又不能佔領蒙古區域的情況下,朱棣只能退而求其次,對蒙古各部落進行分化瓦解!

    北元被消滅後,草原上出現了韃靼和瓦剌兩個蒙古部落,加上東部的兀良哈三衛,蒙古高原十分熱鬧。

    明朝的目的是讓他們三者保持均衡,並且鬥得不可開交,這樣明朝的邊境就更加安寧了!

    朱棣的做法是當時比較實用的做法,但是這種相對短視的行為也為後來的土木堡之變等埋下了伏筆。

    明朝初期,針對如何統治蒙古高原的問題,朱元璋進行了嘗試,那就是修建衛所。在長城以北修建大量衛所,對蒙古高原的土地進行蠶食。

    但是因為衛所是兵農合一的,所以受到農業發展的影響特別大,這就意味著漠北地區不適合種地的土地根本就難以支撐衛所的存在。

    而在宣德期間,長城以北的衛所逐漸被全部放棄,明朝不得不以長城對抗蒙古的衝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育課的說稿?